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妇产康复治疗仪治疗宫缩痛的护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物理治疗缓解产后宫缩痛,以利于产后康复及母乳喂养。方法:随机抽取850名住院产妇,治疗组450人采用SRL800A型妇产康复治疗仪缓解宫缩痛,对照组400人仅作常规处理,观察两组产后宫缩痛差异情况。结果:治疗组产后宫缩痛明显少于对NNCP〈0.05)。结论:SRL800A型妇产康复治疗仪对缓解产后宫缩痛起到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艾灸关元穴治疗产后尿潴留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 1 998年起我院以艾灸关元穴的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患者 3 2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产后尿潴留患者 62例 ,年龄 2 3~ 3 6岁 ,平均 2 5 .8岁。其中顺产 42例 ,剖宫产 2 0例 ;第 1胎 5 0例 ,第 2胎 1 2例。1 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 2例 ,对照组 3 0例。治疗组予艾灸关元穴 1 0~ 1 5min ,仍不能自解小便者则肌注新斯的明 ,肌注无效者则给予导尿。对照组予诱导疗法 :热敷膀胱区 ,用消毒温开水冲洗外阴及尿道口或听流水声 ,在产妇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扶其坐起排尿或下地入厕。经上…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筛查即在新生儿期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进行普查。由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缺乏症在新生儿期缺乏指导性症状。因此及早进行筛查和诊断,对防止儿童智力低下和疾病性智力伤残,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现将白云区近5年筛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Thl7和Treg细胞频率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URSA患者外周血Thl7和Treg细胞频率;应用ELISA方法检测URSA患者外周血Thl7细胞因子(IL-17、IL-23)和Treg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水平.结果:URSA患者Thl7细胞在外周淋巴细胞和CD4+T细胞中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早孕者(P<0.01);而URSA患者Treg细胞在外周淋巴细胞和CD4+T细胞中的频率显著低于正常早孕者(P<0.01).URSA患者血清中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早孕者,而TGF-β1、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早孕者(P<0.01).结论:URSA的发生与外周血中Thl7和Treg细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是促性腺激素药,多用于垂体促性腺激素不足所致的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症和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不良反应有:头痛、疲倦、情绪改变、水肿、注射部位疼痛、偶然产生过敏性皮疹[1]。  相似文献   
6.
<正>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是促性腺激素药,多用于垂体促性腺激素不足所致的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症和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不良反应有:头痛、疲倦、情绪改变、水肿、注射部位疼痛、偶然产生过敏性皮疹[1]。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3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予以免疫治疗,同时做好免疫治疗前供血者准备、患者准备及患者心理护理,正确注射淋巴细胞悬浊液并监测皮丘,加强注射局部皮肤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果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137例封闭抗体为阳性或弱阳性,其余46例再予加强治疗2~4次,38例转为阳性,总转阳率为95.62%,其中124例妊娠成功。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率高,进行系统、规范的医疗护理,结合心理护理是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并发症处理措施以及护理干预的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期间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患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后对护理的满意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6.8%,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3.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高;观察组患者主要以Ⅰ级疼痛并发症为主,对照组患者主要以Ⅱ级疼痛并发症为主,引起患者发生疼痛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心理恐慌、推注压力、造影剂温度、造影管球囊充盈大小、宫腔粘连以及宫颈管狭窄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并发症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并发症情况好(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效果,降低患者疼痛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种植窗口期官腔镜检查用于预测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3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就诊的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93例,在排卵后7~9 d(即种植窗口期)行宫腔镜检查,将其中未发现官腔病变的79例患者根据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腺体开口和血管的形态分为佳型内膜组19例、差型内膜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形态、厚度、分泌情况、胞饮突形态及数量、血管分布等,以及两组患者的血性激素水平、宫腔冲洗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lF)及妊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glycodelin水平、妊娠结局等.结果 (1)佳型内膜组患者种植窗口期血雌二醇、孕酮水平分别为(518±176)pmol/L、(40±20)nmol/L,分别与差型内膜组[分别为(513±244)pmoL/L、(37±19)n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查显示,佳型内膜组排卵日、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06±0.10)cm和(1.16±0.08)cm,分别与差型内膜组[分别为(0.93±0.12)cm和(1.02±0.10)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佳型内膜组患者排卵日内膜形态为A、B、C型者分别占63%(12/19)、37%(7/19)和0(0/19),差型内膜组分别占23%(14/60)、77%(46/60)和0(0/60),两组A、B型内膜百分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种植窗口期内膜形态均为B型.(2)佳型内膜组患者中89%(17/19)子宫内膜分泌正常,差型内膜组患者中仅7%(4/60)子宫内膜分泌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佳型内膜组患者中,胞饮突形态为成熟期者占84%(16/19),胞饮突数量丰富者占89%(17/19),均明显高于差型内膜组[分别为42%(25/60)和57%(34/60),P<0.05].(4)佳型内膜组内膜中CD_(34)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0.1±1.2)阳性单位(PU)和(21.7±4.0)条/高倍视野(HP),均明显高于差型内膜组[分别为(18.1±1.3)PU和(8.5±1.3)条/HP,P均<0.01].(5)佳型内膜组宫腔冲洗液中LIF、glycodelin水平分别为(72±54)ng/L和(196±20)μg/L,均明显高于差型内膜组[分别为(15±16)ng/L和(116±26)μg/L,P均<0.05].(6)佳型内膜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足月分娩率分别为74%(14/19)、0(0/14)和100%(14/14),差型内膜组分别为23%(14/60)、14%(2/14)和86%(12/14),佳型内膜组的临床妊娠率及足月分娩率均明显高于差型内膜组(P<0.01).结论 种植窗口期宫腔镜检查能反映子宫内膜血管及腺体的发育水平,是一种较好的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对预测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后局部皮肤反应面积与调节性T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收治的40例URSA患者,采用丈夫或无关第三个体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根据妊娠结局将研究对象分为妊娠成功组和妊娠失败组,分别记录首次和末次免疫治疗后24h和48h皮肤反应面积;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首次与末次免疫1周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频率变化。结果 40例URSA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有38例妊娠,其中33例妊娠成功,5例妊娠再次失败。妊娠成功组末次免疫后CD4+CD25brightT细胞频率较首次免疫后明显上调;CD4+CD25dimT细胞频率较首次免疫后明显下调;末次免疫后局部皮肤反应面积较首次免疫后明显缩小;局部皮肤缩小与CD4+CD25brightT细胞频率上升呈负相关;与CD4+CD25dimT细胞频率降低呈正相关。妊娠失败组首次与末次免疫后CD4+CD25brightT、CD4+CD25dimT细胞频率及局部皮肤反应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免疫治疗URSA后局部皮肤反应面积缩小可能与CD4+CD25brightT细胞频率上调、C...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