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严重的烧伤[1]、创伤或正常情况下的美容手术都有进行脂肪组织移植的需求,但脂肪移植在供区[2]和受区位点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或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而自体脂肪组织作为软组织修复重建的材料之一,其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无免疫排斥反应等特点。自体脂肪移植后因血供不足导致脂肪移植组织被吸收和脂肪细胞凋亡是影响自体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关键。以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或脂肪组织工程学为主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影响自体脂肪移植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因素是新生血管的质量、数量和新生脂肪组织的长期存活率[3]。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明胶微球对SD大鼠背部任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明胶缓释微球,将其注射于大鼠背部任意皮瓣,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bFGF微球组(A组)、bFGF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术后7天分别进行皮瓣存活率、新生血管计数的检测。结果:术后7天皮瓣的存活率分别为(65.42±2.19)%,(54.38±4.52)%,(45.43±2.71)%,微球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活质量最好;皮瓣内新生血管计数分别为28.75±2.36,21.28±3.82,18.68±5.44,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FGF缓释微球可以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皮瓣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VEGF明胶缓释微球对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复合明胶微球对SD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V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其注射于大鼠背部随意皮瓣,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复合VEGF微球组(A组)、VEGF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术后7天分别进行皮瓣存活率、新生血管计数的检测.结果术后7天皮瓣的存活率分别为(68.54±2.79)%,(58.65±3.26)%,(45.43±2.71)%,治疗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活质量A组最好;皮瓣内新生血管计数分别为(31.16±4.38),(25.41±4.06),(18.68±5.44)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VEGF缓释微球可以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升皮瓣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血管瘤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取2月~18月小儿增殖期血管瘤标本原代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hemangioma endothelial cells,HEC)。将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DX)作用于3~5代生长旺盛的HEC,以MTT法筛选有效浓度。以有效浓度的DX作用于HEC,在不同时相点光镜下观察HEC形态,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量。结果:DX作用后,光镜下见内皮细胞发生坏死改变。MTT结果示吸光度降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示G2期百分率增多,Real-time PCR检测示MMP-2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地塞米松可有效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增殖,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分泌MMP-2,从而抑制了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3岁.因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大便失禁近12a,于2001年6月9日入我院就诊.患者于出生后6个月因先天性巨结肠在省内一家儿童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遗有大便失禁.12a来。患者在多家医院就诊,但病情未见好转,故求诊我院.入院时情况: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营养较差,心肺功能检查正常,左耻区可见一长约15cm的手术瘢痕。膀胱截石位,肛门12点位置有一长约5cm的手术瘢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在血管瘤内皮细胞(Hemangioma endothelial cells,HEC)和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中的表达,探讨Shh与血管瘤及人脐静脉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临床收集的18例手术切除的新鲜增生期血管瘤病变标本和18例新鲜脐静脉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hh表达水平.结果 Shh表达水平在增生期血管瘤明显升高,与脐静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hh可能促进血管瘤的生长,可能对血管瘤的病理发生过程发挥作用,但对脐静脉无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长波紫外线与人体皮肤老化关系密切,主要作用于表皮和真皮全层。 目的:观察长波紫外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长波紫外线照射5,10,20 J/cm2组。照射24 h后,分别用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随着长波紫外线照射剂量的增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mRNA与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提示长波紫外线可以诱导成纤维细胞里的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背景:长波紫外线与人体皮肤光老化关系密切,线粒体的损伤是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分子基础。目的:观察长波紫外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缺失损伤的影响,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长波紫外线引起的线粒体DNA缺失有无保护作用。为皮肤光老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7-03/2008-04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转化生长因子β1为 PerProtech公司产品;线粒体DNA 4 977 bp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长波紫外线光源为北京光学仪器厂生产;紫外线辐照计为北京师范大学光电仪器厂生产。 方法:收集20~23岁成年男性包皮环切术后的皮肤组织12 例,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组为对照组、长波紫外线累计照射达到30,60,90 J/cm2组,半定量PCR检测DNA 4 977 bp缺失情况。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0.1,1,10 μg/L)干预长波紫外线累积照射达90 J/cm2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不同累积照射剂量产生的DNA 4 977 bp缺失;观察累积照射剂量90 J/cm2后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干预对DNA4 977 bp缺失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经长波紫外线照射,长波紫外线累积剂量为长波紫外线60 J/cm2后发生线粒体DNA 4 977 bp 缺失,长波紫外线90 J/cm2时缺失加重。吸光度值和PCR产物电泳及条带密度扫描结果显示,在照射前2 h加入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处理后,大剂量组(10 μg/L)线粒体DNA表达降低,中、小剂量组与长波紫外线照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一定剂量(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线粒体DNA缺失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对血管内皮细胞(EC)的作用。方法:传代培养ECV304,将不同浓度的YH-16作用于生长旺盛的EC,以MTT法筛选有效浓度。以有效浓度的YH-16作用于EC,在不同时相点光镜下观察EC形态,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的表达量。结果:YH-16作用后,光镜下可见EC发生弥散性坏死。MTT检测显示吸光度降低,流式细胞术示G2期细胞比例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VEGF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YH-16可明显抑制EC的生长增殖,可能通过抑制EC分泌VEGF,从而抑制EC增殖、迁移及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血管瘤药物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脉管性疾病包括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二大类,是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前者具有以内皮细胞增生和细胞密度增高为特征的增生期和消退期,后者是胚胎血管发生过程中的结构异常,其内皮细胞分裂率正常。脉管性疾病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但有60%~70%的血管瘤可能在8岁前消退,其余随年龄增长逐渐扩大。因目前对血管瘤的增殖及消退机制不甚明了,治疗上尚无针对性强的措施。本文就目前血管瘤的药物治疗现状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