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外科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脑外科老年患者日趋增多,临床上老年脑外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占8%~15%。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性老化,除抗病能力降低,重要器官代偿能力减弱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并存,老年脑外科患者在临床表现和护理方面有其自身特点。为此作者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97例老年脑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归纳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口腔护理是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神经外科昏迷病人、择期术后病人为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通常用生理盐水棉球及1%~2%过氧化氢溶液擦洗口腔[1-2]。然而对术后清醒病人,口腔擦洗可以用温开水漱口替代[3]。近年来,有学者采用水冲洗法与棉球擦拭法对病人进行口腔护理研究,同时行细菌定量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护理操作方式均可以达到清洁口腔之目  相似文献   
3.
随着健康观念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需求领域不断扩大,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直接影响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品管圈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是一种运用群体智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统计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患者例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中,术后出现面瘫8例、听力下降3例、后组颅神经损伤1例、小脑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通过有效的护理评估和干预,患者均顺利度过术后并发症高危期。结论精心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可能有颅内血管痉挛、动脉瘤体破裂、大面积脑梗死等严蓖并发症,故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7月~2008年3月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颅脑损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合并胸外伤的占20%左右.老年人在受外来力量作用时,反应差,缺少自我保护能力,易发生复合伤且受伤严重.2006年8月~2007年8月,我科收治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老年患者13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方便且有效促进健康的方法[1].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中贯穿从入院到康复出院的全过程.有效地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达到满意的康复.患者按要求进行康复锻炼,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和康复满意的关键.本文分析人工全髋置换患者183例的健康教育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快速康复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病人的术后并发症、护理问题、护理方法。[结果]61例病人虽然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并发症,但通过护理干预病人均快速康复。[结论]评估病人术后近期并发症并进行护理干预,可确保病人术后安全和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rlsorl'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年龄均偏大,以5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群[1].PD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为典型临床特征[2].脑深部电刺激(DBS)是一种能有效抑制PD症状的微创性的、可逆的、可调节的神经外科技术[3].我科2003年12月~2012年1月利用DBS术治疗PD患者12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氏病(PD)亦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多发生于中老年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据报道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达1%,以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为其主要特征。其支气管炎、尿路感染、慢性肠胃炎、胃溃疡等并发症以及心理障碍、智能受损、运动障碍使患病者的寿命缩短。帕金森氏病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及传统的立体定向脑神经核团毁损术,对中晚期患者疗效欠佳。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脑起博器又称“脑深部慢性电刺激”,给PD的治疗带来曙光。脑起搏器由脉冲式发生器和皮下导线组成,该技术以治疗有效、微创、体外无创调节及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