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0篇
  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34例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廓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方式与规律,以探讨肺癌淋巴结合理的手术廓清范围。方法:对434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并予淋巴结廓清,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结果:手术共清除2198组淋巴结,病理证实有癌细胞转移的749组。淋巴结转移率T1期为16.5%,T2期33.5%,T3期35.6%,T4期52.3%,T1期和T4期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叶肺癌上纵膈与下纵膈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有30.6%转移,左下叶和右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有26.5%转移。结论:除T1期肺癌淋巴结转移仅限于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外,总体上,上叶肺癌以上纵膈淋巴结转移居多,而中、下叶肺癌则上、下纵膈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转移和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转移是上、下纵膈之间淋巴结扩大转移的信号。原发肺癌除T1期可仅行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淋巴结清扫外,均应行系统性肺门和上下纵膈淋巴结廓清。  相似文献   
2.
维脑路通是以天然芦丁经羟乙基化合成的黄酮化合物衍生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三羟乙基芦丁[1,2].由于维脑路通组分多,各组分间理化性质差异小,采用通常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全组分的分离鉴别及单一组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救治措施.方法治疗严重胸部外伤23例和复合性外伤108例.急诊抢救31例,剖胸手术15例,剖腹手术22例,开颅手术15例,四肢脊柱手术25例,联合手术5例.结果 131例中经抢救无效死亡10例,死亡率为7.63%.结论及早有效的抢救能提高严重胸部外伤患者的生存机率.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7年开展腰椎间盘手术以来,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9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9例,男190例;女129例,年龄:16~69岁,平均36.5岁,手术髓核摘除部位:b_(3.4)2例,L_(4.5)166例,L_5S_1 109例,L_(4.5)+L_5S_1 35例,L_(3.4)+L_(4.5) 3例,L_(3.4)+L_(4.5)+L_5S_1 4例。 1.2 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胆者 ,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为什么以此比喻来概括胆的生理特点呢 ?王冰对此的注解为 ,胆“刚正果决 ,故官为中正 ;直而不疑 ,故决断出焉”。后世注家也多从此说 ,但仅此似乎言而未明。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此作一初探。首先 ,应从“中正之官”这个职位着手 ,对于“中正之官” ,《中国社会通史》言“两汉实行察举制” ,“对待选人士经过考察后向朝廷推荐。魏晋以后 ,察举制渐被九品中正制所取代 ,各州郡有声望的人担任‘中正’ ,负责评定当地士人的品级 ,朝廷依照士人品级授官录用”。《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功劳木及同属6种药用植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功劳木及同属6种药用植物的石油醚、乙醚和水提取物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其红外光谱的差异能大体反映出不同样品间化学成分相对差异的大小。该法可为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新药源的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的鉴别方法.方法:测试了13种中药配方颗粒丁酮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13种中药配方颗粒分别具有独特而稳定的红外指纹图谱.结论:中药配方颗粒的红外指纹图谱可以作为其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MEDLINE、Embase、Cochranc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等,检索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2月),对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总缓解率、感染、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共1 6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泼尼松+CTX组比较,泼尼松+MMF组的完全缓解率及总缓解率高(P<0.01),而感染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P<0.01),两组间部分缓解率及胃肠道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MMF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缓解率较泼尼松联合CTX高,感染及白细胞减少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痰湿证患者血清代谢组分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PCOS痰湿证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20例。针刺组予针灸治疗,每日1次,周末及经期暂停;西药组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每日1片,口服,自月经来潮或撤退性出血第5日起连续治疗21 d。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比较LH/FSH、体质量指数(BMI);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比较2组代谢图谱差异,分析针刺对患者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影响,确定其与人体生化代谢通路异常的内在联系。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SH、LH、T、LH/FSH、BMI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针刺组BMI优于西药组(P0.05)。2组均对酮类合成降解、生物素代谢、赖氨酸合成降解等代谢通路产生影响,针刺组对PCOS痰湿证生物标志物柠檬酸及其上游糖代谢相关小分子代谢物所在通路影响更为显著。结论针刺可能通过影响柠檬酸循环改善糖酵解和糖异生,恢复PCOS痰湿证患者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启宫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痰湿证患者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蛋白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程度的影响,探讨启宫丸改善PCOS痰湿证卵巢局部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30例PCOS痰湿证患者(痰湿组)和3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对照组)促排卵后黄素化颗粒细胞,各组均采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沉淀并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IRS-2蛋白的表达、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痰湿组应用启宫丸治疗2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前痰湿组IRS-2蛋白表达、IRS-2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痰湿组IRS-2蛋白表达上升,IRS-2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OS痰湿证患者卵巢局部存在胰岛素抵抗,可能与IRS-2蛋白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改变有关;化痰祛湿的启宫丸可通过调整IRS-2蛋白表达、提高IRS-2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改善PCOS痰湿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