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多种原因所致的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脑脊液变化和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多种原因所致的颅内感染患者55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对其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影像学变化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脑电图、脑脊液改变早,阳性率高,经济方便;头颅CT 早期阳性率低,早期行头颅M RI及强化检查阳性率较高;脑电图、脑脊液、影像学均异常者,疗效差,预后不佳。结论颅内感染患者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各有其优越性,三者不可相互替代,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nswanger病(SAE)及其合并脑梗塞、脑出血时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分析临床资料完整,并有CT扫描的病例250例,其中50例加做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智能精神障碍进行性加重是SAE主要临床表现,95%合并多发腔梗,50%易并发脑梗塞,20%易并发大面积脑梗塞,6%并发脑出血。CT扫描示脑内异常密度灶,MRI示T1,T2异常信号。结论:脑内有Binswanger病理改变者中风发生率更高。CT平扫是诊断SAE简便有效的手段,MBI能更清晰显示微小病灶,对诊断明确者应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综合分析180例脑卒中后痴呆并经长谷川痴呆量表检查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治疗转归,并计算脑内软化灶体积。结果:所有病例临床特点为智能障碍伴脑卒中突然发生或多次卒中后发生,伴局灶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长谷川痴呆量表检查,介于10~20分之间,头颅CT显示脑内异常密度灶,MRI示T1、T2异常信号,采用pulicipop体积计算方法,脑内病灶体积介于80~150ml之间,75%患正规治疗有效。结论:血管性痴呆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治疗顶后较其他类型痴呆疗效好。反复发作脑卒中可加速痴呆过程,控制血管损害因素可延缓痴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艾地苯醌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S100β蛋白(S100β)、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01~2019-01我院收治的15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72例,联合组78例.常规组给予基础治疗、心理支持治疗及艾地苯醌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血清5-HT、S100β、Hcy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33% (P<0.05);治疗2周、4周后联合组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5-HT高于常规组,S100β和Hcy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艾地苯醌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并且调节血清5-HT、S100β、Hcy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silybin-phosphatidylcholine compound,SPC)对脓毒症大鼠进行预防和治疗,通过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观察SPC对脓毒症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所致脑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致脓毒症模型,伪手术对照组只打开腹腔,在盲端处捏几下,不结扎也不穿孔。SPC高、低剂量组分别于造模前1h灌胃,手术后1h再灌胃给予同样剂量的SPC,造模方法同模型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中TNF-α及IL-6,观察各组TNF-α、IL-6含量变化,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脑组织SOD及MDA的水平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脑组织中MDA值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血清中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与伪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高、低剂量的SPC对脑组织中MDA、SOD的变化均有明显的影响,可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清中的炎性介质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光镜观察SPC组与模型组相比较神经元脱失减少,正常与坏死细胞相间存在。结论 SPC可能通过抑制和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抑制和对抗炎症因子来减少脓毒血症各种有害因子对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从而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Wallenberg's综合征3例付培平,魏秀风,李莉Wallenberg'sSyndrome也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以后组颅神经受损导致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为突出症状并伴有肢体共济失调、痛温觉障碍。或Horner's征的一组征候群,较为少见。1994...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与植物人持续状态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培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9):1043-1044
目的:探讨脑卒中与植物人状态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脑电活动、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方法:综合分析23例脑卒中所致植物人持续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s,PVS)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治疗转归,并采用pullicinop方法计算脑内软化坏死体积,并与创伤性PVS相比较。结果:血管因素所致植物人持续状态者(PVS)较创伤因素引起PVS者预后差,存活时间相对较短,其EEG明显异常.头颅CT或MRI示多发梗死或软化灶,脑室扩大,脑萎缩,坏死体积多在50~150mL之间。结论:脑卒中所致PVS者目前无特效疗法,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可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培平  李家才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9):541-541,54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与原发帕金森病相鉴别。方法:综合分析52例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即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VPS)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2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发现VPS患者伴有神经功能局灶受损体征,CT或MRI结果异常率高于PD患者。结论:VPS、PD病因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影像学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脑中风发病率日益增加,伴随脑中风发生前后出现的癫痫症状愈来愈多,且临床特点复杂、多样,多伴有脑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现将我院2000年3月~2003年6月收治的1020例脑中风患者中58例并发癫痫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