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查找耳聋致病突变,对患者家庭进行遗传风险咨询和婚育指导。方法应用芯片法对77例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检测;应用测序法对64例未检出致病突变的病例进行检测。结果芯片法检出致病性突变13例,测序法检出致病性突变2例,检出率为19.48%。结论芯片法结合测序法检测致病突变,提高致病突变检出率、精准防控、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1月龄,因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就诊,体检发现前额突出,眼距宽,外眦下斜,上唇薄,耳位低,肌张力低下。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示29分,心脏B超示房间隔缺损,头颅MRI示幕上脑室、脑池、蛛网膜下腔增宽。患儿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出CCDC22基因c.315_320delTGAGCG半合子变异,变异来自母亲,父亲未发现该基因变异。该患儿的特殊面容、临床表现及遗传方式与国外报道Ritscher-Schinzel综合征表现相一致。该研究首次报道了1例中国人CCDC22基因c.315_320delTGAGCG半合子变异导致X连锁隐性遗传的Ritscher-Schinzel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芯片法和飞行时间质谱法在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筛查中的优劣,为非综合征性耳聋筛查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芯片法和飞行时间质谱法对710例研究对象(儿童、成年人及胎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结果芯片法检出异常37例,其中杂合突变25例,纯合/同质突变11例;飞行时间质谱法检出异常45例,其中杂合突变32例,纯合/同质突变11例。两种方法 GJB2的检出率均为3.24%,在所有基因中检出率最高,其次为SLC26A4。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聋基因检测应用于疾病筛查,可早期发现疾病、明确病因,通过早期干预延缓疾病进程;芯片法和飞行时间质谱法各有其优缺点,医疗或研究机构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1684对不良孕产史夫妇染色体核型与多态性的关系分析,探讨遗传因素对临床优生遗传咨询的指导。方法取外周血进行培养、制片及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684对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异常核型304例,阳性率为9.0%。其中,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70例,染色体多态性变异234例,占异常总数的77.0%。多态性变异包括次缢痕增长93例,Y染色体变异85例,D/G组随体变异28例,9号染色体倒位28例。结论染色体异常及其多态性与不良孕产史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染色体核型的检查分析应作为优生常规项目,以降低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重型α地中海贫血的胎儿脐血血象各项指标与其地贫基因型的关系及脐血血象指标在诊断胎儿α地贫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脐血产前诊断的病例,根据脐血地贫基因分型,分别将重型α地贫组56例、中型α地贫组22例(研究组)与无地贫组(对照组)648例的脐血血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重型α地贫组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W)、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浓度(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重型α地贫组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重型α地贫胎儿脐血血象参数有明显特征,对中、重型α地贫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Duchenne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分布特点,建立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平台.方法:对所采家系标本应用MLPA技术进行79个基因检测分析.结果:20个家系31例标本中有22例患者,16例检测出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2.7%;5例确诊为缺失型先证者的母亲为2例,非携带者3例,占60%.结论:采用MLPA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增加了检测范围,有利于携带者的检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羊水甲胎蛋白(AFP)浓度与胎儿畸形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进行羊膜腔穿刺的孕17~23w孕妇5262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羊水进行AFP检测,根据其2.5倍中位数倍数(MoM)值进行分组,观察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羊水AFP升高与胎儿畸形的关系。结果1.各孕周羊水AFP的2.5MoM值分别为:孕17w 41150ng/ml,18w38395ng/ml,19w 34995ng/ml,20w 31700ng/ml,21w 29655ng/ml,22w 26940ng/ml,23w 21800ng/ml。2.羊水AFP≥2.5MoM时发生率明显升高的胎儿畸形为:神经管缺陷,颈部淋巴管瘤,死胎。结论羊水AFP≥2.5MoM时,临床诊断除考虑神经管缺陷,还应警惕是否有颈部淋巴管瘤或死胎可能。羊水AFP≥2.5MoM对于诊断神经管缺陷的特异度及阴性预测价值较高,但灵敏度及阳性预测价值一般,需结合系统彩超排除相关畸形。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1月龄,因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就诊,体检发现前额突出,眼距宽,外眦下斜,上唇薄,耳位低,肌张力低下。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示29分,心脏B超示房间隔缺损,头颅MRI示幕上脑室、脑池、蛛网膜下腔增宽。患儿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出CCDC22基因c.315_320delTGAGCG半合子变异,变异来自母亲,父亲未发现该基因变异。该患儿的特殊面容、临床表现及遗传方式与国外报道Ritscher-Schinzel综合征表现相一致。该研究首次报道了1例中国人CCDC22基因c.315_320delTGAGCG半合子变异导致X连锁隐性遗传的Ritscher-Schinzel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胎儿鼻骨发育正常声像诊断与胎儿鼻骨发育不良声像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为临床咨询提供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5月因高龄妊娠或(和)产前筛查高风险或(和)胎儿鼻骨发育不良到我院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中晚期胎儿,共2603例,产前诊断前超声测量胎儿鼻骨,对鼻骨声像正常的病例与鼻骨声像异常的病例的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比较两者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结果产前超声检查成功测量胎儿鼻骨共2603例,其中胎儿鼻骨发育正常2421例,介入性产前诊断(羊水或脐血)发现染色体核型多态173例,核型异常36例,异常率1.49%,包括21-三体11例,18-三体4例,45,X 2例,47,XXY 1例,47,XXX 1例,其他染色体异常17例;胎儿鼻骨发育不良共182例,介入性产前诊断(羊水或脐血)发现染色体核型多态6例,核型异常的58例,异常率31.87%,是鼻骨发育正常者的21.43倍,包括21-三体46例,18-三体4例,13-三体4例,47,XXX 2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结论胎儿鼻骨发育不良,其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几率显著升高,孕中期起超声观察和测量鼻骨长度可提高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和染色体片段异常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检测胎儿室间隔缺损的遗传学病因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99例妊娠孕中期或孕晚期胎儿室间隔缺损的孕妇资料, 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标本或脐静脉穿刺抽取脐带血标本, 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结合查询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数据库、DGV以及PubMed等数据库对检出的CNV的致病性进行分析。  结果  199例胎儿羊水或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异常27例,检出率为13.57%,其中22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5例染色体结构异常。SNP array检出41例异常,检出率为20.60%(41/199),SNP array异常检出率稍高于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芯片异常中有32例致病性,其中27例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5例核型未见异常而芯片检出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另外9例为临床意义不明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  结论  孕中晚期产前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以染色体非整倍体为主,SNP array技术可检测出亚显微致病性CNV,为胎儿室间隔缺损的遗传咨询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