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柴胡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讨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综合技术要求,对柴胡生产中的选地、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采收等作了规范化研究,并制定本规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 p53 R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0例上皮性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36例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组织、20例卵巢组织中p53 R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p53 R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2.7%(48/66),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为50%(10/20),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中为46%(15/36),正常卵巢组织为5%(1/20);低分化肿瘤组织中p53 R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者( P<0.05);并发肝转移的癌组织中p53 R2表达高于无肝转移组( P<0.01);p53 R2蛋白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P>0.05);p53 R2蛋白高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短( 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中p53 R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并与卵巢癌病情进展有关,可望作为卵巢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时细菌特殊结构,了解菌毛粘附与致病的关系。方法:以临床腹泻患儿新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为材料,制备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标本,对照组为健康同龄儿童粪便。结果:新分离的腹泻患者大肠埃希菌普通菌毛遍布菌体,性菌毛呈中空管状,多处分枝,性菌毛呈多重接合。结论:腹泻患儿与健康同龄儿童组比较普通菌毛多,性菌毛为分枝状,可见多重接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GP73的表达与卵巢癌发病的关系及与卵巢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癌组织68例、交界性卵巢上皮肿瘤21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26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中GP73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与卵巢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GP73在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与正常组比较,GP73在良性、交界性组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恶性组中高表达(P<0.01);在恶性组中,GP7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分级相关,而与组织类型无关;GP73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相关,术后生存时间越短,GP73表达越高.结论 GP73在恶性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随着组织分化程度越差,临床分期越晚,其表达也随之增加,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越短,GP73的表达越高.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饮用水中16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和6种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的自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QqQ-MS/MS)同时测定方法。方法选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萃取纤维,于50℃、以350 r/min振动萃取30 min;在GC进样口经280℃解吸6 min后,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结果在0.5~5μg/L的线性范围内,该方法对水中16种PAHs和6种PCBs所得的回归方程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值为0.991 4~0.999 1。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 3~0.054μg/L,回收率为85.5%~124.5%,相对标准偏差为5.8%~15.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能同时准确定性定量测定饮用水中16种PAHs和6种PCBs。  相似文献   
6.
1 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综合技术要求,对柴胡生产中的选地、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采收等作了规范化研究,并制定本规程。  相似文献   
7.
栽植密度对丹参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不同的栽植密度对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及丹参产量的影响 ,为丹参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实验设计分 7个不同的密度处理 ,株行距分别为 :2 0 cm× 2 0 cm ,2 0 cm× 2 5 cm ,2 5 cm× 2 5cm ,2 5 cm× 30 cm ,2 5 cm× 35 cm ,30 cm× 35 cm ,30 cm× 2 5 cm ,每个处理为 3次重复 ,随机排列 ,共 2 1个实验小区。收获期记录丹参存苗数 ,采样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丹参素、丹参酮 A 的含量 ,统计每小区的丹参产量及每株单产。结果 丹参的产量和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均以 2 0 cm× 2 5 cm的栽植密度为最佳 ,根产量以鲜重计可达 16 31kg/亩 ,丹参素含量可达 2 .15 % ,丹参酮 A 含量可达 0 .4 2 %。结论 在进行丹参规范化栽培时可选择株行距为 2 0 cm× 2 5 cm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