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剌通天与前神聪对偏瘫病人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头部腧穴治疗中风偏瘫,从唐朝至清朝的有关医籍中就有明确记载。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治疗机理,以及了解传统的头部腧穴与近人新定的头针运动区对中风偏瘫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60例中风偏瘫病人(脑梗塞)采用头穴快速捻转刺激法、慢速捻转刺激法和留针法治疗,以肌力、痛阈为实验指标,三组头穴刺激手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捻转疗法好于慢速捻转法及留针法,而慢速捻转法较优于留针法。本实验结果进一步完善了头穴理论及验证了中医针灸“得气”“行气”理论并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于致顺主任医师头针治疗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致顺主任医师头针治疗是选用脑的体表及其临近的腧穴或治疗区治疗疾病的。因为它能调节脑、尤其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所以以治疗脑源性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4.
头穴电鍉针对急性脑梗塞病人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518026深圳三九医院冯军,耿冰518026深圳福田区中医院王坚150001哈尔滨铁路局中心医院杨宇,张春英150040黑龙江中医学院于致顺,东贵荣(指导)电针是一种无创伤的针灸疗法,我们观察了头穴电堤针...  相似文献   
5.
采用脑血流量、脑内ATP、葡萄糖、乳酸量和脑水分含量为指标,分别观测针刺组与对照组在大鼠前脑缺血60min条件下,再灌注0min、10min、60min、120min各时间点上的数值变化,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针刺组的脑血流量、脑能量代谢、脑水肿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再灌注60min和120min时,减缓了由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引起的迟发性低灌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头穴改善偏瘫病人肌力效应的时间动态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7.
透刺传统头穴与运动区治疗中风偏瘫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传统头穴与运动区治疗中风偏瘫取得了同样的疗效,所以对头穴的选穴依据等问题在针灸界仍有争议,为此我们选取传统头穴神庭与后顶穴透刺,同运动区加以比较,从痛阈和肌力两项指标加以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料 60例住院治疗的中风病人(脑血栓)中,男47例,女13例。发病年龄平均56岁。右侧偏瘫42例,左侧偏瘫18例。随机分为神庭组(A)运动区组(B),后顶组(C),空白对照组(D)。取穴与针法:A、C组分别自神庭、后顶向百会、脑户透刺,C组由前神聪透刺悬厘。用28号2寸半毫针,分二至三段刺入。均以200次/分左右的速度,用双手快速捻  相似文献   
8.
灸法具有通经络、益阳气的作用,用灸法治疗中风在古代医籍中早有记载,如《圣济总录》中指出:“诸风发动……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诞唾自出……即灸神庭一处七壮。”而现在临床上治疗中风多采用针法,忽视灸法。为证实古代人的经验,进一步摸索治疗中风的方法,寻找临床的理论依据,我们观察了32例中风患者针灸“神庭”穴前后微循环及痛阈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文献中有关水肿的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水胀篇说“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臥起之状,其颈脉动的时候,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囊水之状,此其候也”。从这些症状来看,与现代的肾脏性水肿是一致的。金匮要略水气篇进一步分为五水,因其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除肾脏性水肿之外,还可能包括了心脏性水肿,营养性水肿等在内,但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仍以肾脏性水肿居多。肾脏炎水肿,一般可分为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两种,本病虽以肾炎令名,实非炎症性病变,乃毛细管内皮的肿胀的增生,肾小管变性等变化,其主要表现的症状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小便少而混和排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造模组(B组)、头穴丛刺组(C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急性脑梗死动物模型,观察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的影响及脑组织皮质及海马区NGF和TGF表达的变化。结果造模后第7天,B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明显水肿,周围区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C组大鼠脑缺血区脑组织水肿减轻,神经细胞数增多;术后7d,A组与B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均有少量NGF及TGF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NGF及TGF表达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头穴丛刺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区组织水肿,改善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功能状态,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并可诱导皮质及海马区NGF和TGF的表达,减轻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