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3个月前,李阿姨从小凳子上滑倒在地,双手撑了一下地面,就这样小小的一个动作,立马让李阿姨双手动不了,手腕剧烈疼痛、肿胀起来.李阿姨家人见情况不妙,赶紧带她去医院看急诊.医生检查后发现李阿姨双手前臂都发生了骨折,拍完X线片,医生建议转到骨科进行手术治疗.李阿姨心里犯着嘀咕:"怎么轻轻地撑一下地面就骨折了呢,估计是骨质疏松很严重了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手功能软体镜像机器人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纳入康复医学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卒中患者24例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在常规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2次/周,30min/次的手功能软体镜像机器人训练。对照组增加同等时间的康复宣教。在干预前后评估患者Fugl-Meyer手运动功能评定(FMA-HAND)、九孔试验(NHPT)、Barthel评分(BI)、健康调查量表12(SF-12)。结果:2组患者FMA-HAND、NHPT、SF-12、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日常生活方面的提高较对照组没有明显区别,其余各项较对照组有明显区别,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手功能软体镜像机器人训练或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偏瘫患者的手功能、手指灵活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背景 近年来非特异性腰痛发病率越来越高,常规治疗方法的效果持续时间短,症状容易反弹,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目的 探讨反重力跑台系统的倒走训练结合常规腰背核心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7—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就诊的4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腰背部核心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反重力跑台系统进行倒走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背行为量表(BP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ODI、VAS和B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ODI、VAS和BP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的ODI、VAS和B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重力跑台系统的倒走训练对于改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程度、腰背整体状态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朱玉连  习冲 《康复学报》2023,(2):180-185
帕金森病(PD)是临床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以大量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为特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无创性神经调控技术,在改善PD运动迟缓、平衡功能、步态和认知功能等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被认为是一种较有潜力的治疗方式。由于PD症状的多样性及其病理、生理机制的复杂性,可以通过调节多个大脑区域来促进功能恢复,tDCS在PD康复中的应用有多种方案,且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对tDCS在PD康复所使用的刺激靶点进行综述,主要包括M1区、背外侧前额叶区(DLPFC)、小脑和辅助运动皮层区(SMA)等刺激靶点在PD康复中的应用。M1区及左侧DLPFC区是常见的tDCS阳极兴奋性刺激靶点,tDCS治疗时期为开期,刺激强度>1 mA,持续20 min效果较好。tDCS在治疗时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康复治疗同时进行。相关研究以单次刺激较多,缺乏多次重复刺激的效应,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各研究tDCS参数(靶点、强度、持续时间、次数等)不一致,下一步还需开展针对PD不同症状的标准化tDCS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不稳[1]。PD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1—40岁称为青年型帕金森病(young-onset PD,YOPD)[2],这一类患者由于发病时处于壮年时期,疾病的持续时间更长,运动并发症也更多,会带来更大的生理、心理和经济的压力[3]。  相似文献   
6.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等运动功能障碍[1]。该病的患病人数逐渐增加,预计在2030年达到500万,对家庭及社会将带来极大的负担[2]。目前除运动训练外,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也开始尝试用于PD的治疗[3]。小脑与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存在着广泛联系,通过对小脑的神经调控可以影响这些远隔区域的活动[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