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30d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NIHSS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行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治疗重症脑出血219例,成功率82.65%。75.69%的存活者出院时ADL可恢复至Ⅰ-Ⅲ级,生活自理或半自理,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64.97%,x2=107.65,P<0.001)和外科开颅手术(病死率32.6%,x2=18.33,P<0.001)。死亡38例,其中13例(34.21%)死于脑功能衰竭,25例(65.79%)死于各种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100%,应激性溃疡出血72%,肾功能损害40%,尿路感染24%。再出血8例,其中4例存活,4例死亡,发生率3.65%。和外科开颅手术相比,该疗法简单、安全、方便、经济、效果好,可在床边进行,应视为急症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98年至2003年底.对46例出血量大、临床症状重(相当于Hunt-Hess分级法Ⅲ~Ⅳ级)、药物疗效不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加用终池置管脑脊液(CSF)外引流治疗,其中12例因导管反复不通而放弃。余31例(称置管组)成功。与对照组(32例)比较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  观察 2 3 0例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正规步行训练对独立步行能力的提高。 方法 :选取合适病例 ,采用系统正规步行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 3个月 ,按照FIM评分对照训练前后独立步行能力提高的分值。 结果 :通过观察训练 3个月后FIM评分提高显著 ,3 2 %的患者达到独立步行 ,3 8%的患者借助拐仗可独立行走。 结论 :系统正规步行训练可减少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的发生 ,对其独立步行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在基层医院不需要过多的器械投资即可完成系统步行训练 ,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建设高效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是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创伤救治工作中存在专科救治能力欠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院前救治能力不足。为此,笔者以郑州中心医院创伤中心为核心救治单位,从空间上构建“1小时创伤急救圈”,并结合所取得的初步成就,以此为模式开展创伤救治工作。笔者从建立郑州市“1小时创伤...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偏瘫病人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我们通过分析步行障碍的原因,探讨开始步行的条件,尽早采取应用步行训练项目,实施步行前训练项目、独立步行训练项目及应用步行训练项目.采取急性期患肢功能位及被动运动,步行前站立位平衡训练,适时进行坐椅动作训练,单腿站立动作训练,斜面步行训练,上下台阶动作训练,交叉迈步训练,上下阶梯动作训练,开关门动作,入厕,上下交通工具动作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使更多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终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左右。SAH的治疗原则是制止继续出血,防治脑血管痉挛及正常压力脑积水,并去除病因防止复发。近年来我院将头痛剧烈、按Yasargil分级法[1]级以上、CT示脑基底池、侧裂池均有大量积血者定为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我们采用终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症状减轻、病死率明显降低,随访发现此法治疗后脑血管痉挛、蛛网膜粘连、交通性脑积水明显下降。1 临床资料1.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实验组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37~70岁,治愈15例,死亡2例(其中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科治疗蛛网膜下控出血 (SAH)的方法及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本组 5 8例 ,治疗组 2 8例 ,腰穿放脑脊液 ,每次 2 0~ 3 0ml,然后注入生理盐水 2 0~ 3 0ml,地塞米松 5~ 10mg ,每 1~ 2天置换一次 ,共 3~ 7次 ,对照组 3 0例 ,仅做诊断性腰穿。所有病例均给予降颅压、止血、抗纤溶、防治并发症、镇静止痛等治疗。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头痛、脑膜刺激征缓解快 ,病程短 ,并发症少 ,8~ 10天 ,脑脊液大多恢复正常。再出血 2例 ,脑血管痉挛 (CVS)致梗塞 2例 ,脑积水并智能下降 1例 ,死亡2例。平均住院 4周。对照组头痛、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长 ,甘露醇用量大 ,病程长 ,并发症多。脑脊液恢复多在三周左右 ,再出血 7例 ,脑血管痉挛致脑梗塞 7例 ,脑积水并智能下降 5例 ,死亡 5例。住院时间均在 5周以上。 结论 :该疗法简便易行 ,疗效肯定 ,缩短病程 ,并发症少 ,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5例。其中 ,查出动脉瘤 15个 :颈内 -后交通动脉瘤 7个 ,前交通动脉瘤 8个 ,没有出现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动脉瘤以及颈内动脉分叉动脉瘤。 15个动脉瘤均为囊状无梭形动脉瘤。均应用可脱性弹簧圈填塞治疗 ,最少的病人填塞 2个圈 ,最多填 4个圈。结果 :15例病人全部成功 ,存活率10 0 % ,随访 1 5~ 2年 ,无再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结论 :在基层医院 ,选择恰当时机 ,患者全身状态允许以及造影显示位置合适、形态为囊性的动脉瘤填塞治疗安全可行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出血后急性期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一般资料:共1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从31岁到57岁,平均43.6岁。12例病人经急诊CT检查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自出血到治疗时间为0~7天。Hum及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