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维甲酸灌注法对不同月龄雌性SD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诱导效果。方法:挑选不同月龄SD雌性大鼠,使用维甲酸80mg/(kg·d)对实验动物灌胃给药20天,在实验开始第30天、第45天、第60天对大鼠进行全身骨密度测定。结果:3月龄和6月龄大鼠在实验第30天和第45天骨密度呈逐渐恢复趋势,但是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实验第60天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9月龄大鼠在实验后骨密度恢复较为缓慢,在第60天骨密度仍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从远期效果以及骨量丢失维持时间方面考虑,9月龄成熟大鼠优于3月龄、6月龄大鼠,适合用于骨质疏松造模进行后续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扫描与常规CT(Computer Tomography)扫描人磨牙图像的差距,探讨Micro-CT在研究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second mesiobuccal canal,MB2)根管口的位置及其与其他根管口的位置关系中的作用,为今后Micro-CT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的基础。方法:应用Micro-CT扫描牙齿,将所得到的图像与螺旋CT扫描得到的图像分段进行直观比较,观察Micro-CT的图像结果,将找到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牙齿进行分析。结果:Micro-CT图像结果分层细密,边界清晰,根管显影清晰,从髓腔至根尖都有良好的根管影像。并且可以准确的定位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结论:用Micro-CT扫描的牙齿图像边界清晰,符合实际情况,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的发现与治疗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使根管治疗更加完善。能正确地反映所需要研究的临床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成功救治的护理经验,提出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留置胃管管理、人工气道管理、营养支持、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格林-巴利危重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了解导致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结合临床实践,吸收先进经验,掌握压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联合应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乔仙  葛尚军  刘希娟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1):1163-1164,1168
目的:比较正常庞特指数与AngleI错畸形庞特指数之间的差异,分析错畸形切牙牙冠与磨牙宽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Angle I错畸形患者40例,取上下颌硅橡胶模型,使用三维扫描仪进行三维扫描,然后使用计算机正畸设计软件OrthoRx V3.20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数据处理,在模型上选取测量标志点对各项指标进行测量,最终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AngleI错与正常之间差异。结果:AngleI错畸形上颌庞特指数与以往研究一致,下颌前磨牙和磨牙间庞特指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ngleI错畸形患者上颌骨各部的发育比例与正常颌基本一致,下颌畸形形成因素较复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适当扩展牙弓宽度。  相似文献   
7.
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扩弓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在牙齿排齐阶段上颌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轻中度拥挤病人使用自锁和MBT金属托槽各15例,排齐后,取上颌阶段模型,所有模型用3DSS三维扫描仪扫描,并用Geomagics10.0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数字化模型,然后选取牙弓标志点进行测量,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治疗前后的牙弓长度,牙弓宽度等的变化。结果:排齐前后自锁组和MBT组在牙弓前段宽度和牙弓前段长度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在基骨宽度和长度以及磨牙的宽度上无统计学差异。在牙弓中段宽度的增加上自锁组明显多于MBT组,增加了(0.89±1.22)mm,MBT组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轻中度拥挤的患者,牙齿排齐后,自锁托槽和传统直丝托槽都能使牙弓宽度和长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唇倾度增大,但两组间的前后变化的差值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自锁托槽无治疗结果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智能减退、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癫痫、复视等多样的神经系统症状,症状常持续性进展,其发病率难以估计,但有文件推测其年发病率约为2.4/1000000,部分患者可能对各种疗效都不佳,甚至最终死亡[1]。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不自行停止,长时间(>3omin)癫痛发作若不及时治疗,可因高热、循环衰竭或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导致不可逆的脑损,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是内科常见的急症[2]。我科2014年2月收治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继发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