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内镜下荷包缝合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因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行内镜下和谐夹联合尼龙绳荷包缝合止血的42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统计即时止血率、有效止血率、外科周转率以及术后2周内的再发出血和死亡情况。结果有20例术中存在活动性出血,19例即时止血成功,失败的1例为胃大切术后吻合口溃疡。总体有效止血率达97.6%(41/42),外科周转率仅2.4%(1/42)。41例内镜止血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呕血、黑便等,2周内无一例再发出血,亦无一例死亡。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溃疡愈合良好。结论内镜下和谐夹联合尼龙绳荷包缝合术用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止血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痛镇静在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5月1日—2020年5月1日在东莞东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比较在无痛镇静下和普通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结果 共357例患者,行胃镜下异物取出术共372次,其中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以粪便DNA中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XAF)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为靶目标,建立新的有效的筛查结直肠癌的方法。方法收集需做肠镜检查患者自然排泄粪便,经肠镜或病理学检查确诊后,分为3组,结直肠正常组45例,结直肠腺瘤组30例,结直肠腺癌组24例。使用QIAampDNAStoolMiniKit自粪便抽提人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的PCR(MSP)检测粪便DNA中XAFl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结果经genomic—DNAPCR,证实所提取DNA均含有人基因组DNA。经MSP检测,正常组存在高甲基化15例,阳性率33.33%;腺瘤组18例,阳性率60.00%;腺癌组15例,阳性率62.50%,腺瘤组、腺癌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瘤组与腺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Qiagen试剂盒抽提粪便中人DNA的方法比较稳定。以粪便DNA中XAFl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为靶目标进行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但尚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粪便DNA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并探讨其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结直肠腺癌、40例腺瘤性息肉、52例正常对照住院患者粪便标本,使用试剂盒提取其粪便中肠道脱离细胞DNA,通过MSP方法检测其MGMT、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MGMT、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0%、55.9%;在腺瘤性息肉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1%、52.6%;二者联合检测在结直肠腺癌及腺瘤性息肉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5%、68.4%;特异性为52.0%。结直肠腺癌患者粪便中粪便潜血阳性率为35.3%,CEA阳性率为35.3%。结论通过试剂盒提取粪便DNA具有较高成功率;粪便DNA中MGMT、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于检测结直肠腺癌及腺瘤性息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检测粪便基因甲基化有望成为CRC高风险人群筛查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对1102名患者血清PG水平进行检测,并行内镜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ROC曲线确定PG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定值。结果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良性溃疡组相比,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PGI、PGR下降(P<0.05),进展期胃癌组PGI、PGR较早期胃癌组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胃良性溃疡组PGII升高(P<0.05)。PGI及PGR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和0.831,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PGI≤71.50μg/L或PGR≤4.50作为筛查标准时,对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2.25%。结论血清PGI、PGR在不同胃部病变中的表达水平不一致,对胃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PGI≤71.50μg/L或PGR≤4.50是东莞地区筛查胃癌较合适的界定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透明帽辅助下套扎切除小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行透明帽辅助下小GIST套扎切除术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完整切除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15...  相似文献   
8.
9.
背景经粘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 STER)是近年出现治疗粘膜下肿瘤的新方法,该方法微创,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实施该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探讨该手术治疗粘膜下肿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目的探讨STER治疗食管贲门粘膜下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消化科2018-03/2019-03间行STER的食管贲门粘膜下肿瘤病例60例.观察患者超声内镜诊断,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诊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STER,手术成功率100%.粘膜下肿瘤直径1.0-5.0 cm,平均直径1.83 cm±1.37 cm.手术耗时31-123 min,平均耗时81.73 min±23.23 min.粘膜下隧道长度为4-8 cm,平均隧道长度为5.88 cm±1.17cm.术前超声内镜:平滑肌瘤45例,间质瘤15例.术后病理:平滑肌瘤为42例,间质瘤1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例出现皮下气肿,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为7-11 d,平均住院天数9.96 d±2.24 d.结论 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贲门粘膜下肿瘤疗效确切有效,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单钳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术夹闭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创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东莞东华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诊断为结直肠病变行ESD术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24处病变。根据ESD术后创面是否行荷包缝合术分为研究组(ESD术后行荷包缝合术夹闭创面,n = 121)和对照组(ESD术后创面不夹闭,n = 103),总结两组患者治疗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病灶位于直肠114处(50.89%),左半结肠56处(25.00%),右半结肠36处(16.07%),回盲部18处(8.04%)。研究组手术时间(73.12±12.23)min较对照组的(69.24±11.54)min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5±0.98)d,较对照组的(5.04±1.24)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住院费用为(23 728.85±3 916.89)元,较对照组的(22 820.84±5 051.80)元多,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穿孔、发热和腹痛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单钳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术能有效夹闭结直肠ESD术后创面,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降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不增加总体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