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芬太尼、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儿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突出优点是作用时间短,消除块,长时间应用蓄积少和恢复迅速,镇痛作用较强,应用于临床有广阔的前景。氯胺酮是小儿麻醉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其用药量随着患儿体重的增加而增大,使麻醉安全性下降,且患儿苏醒时间较长,易出现恶梦和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笔者通过对比观察,探求一种新的小儿麻醉方法,减少氯胺酮的用量,增加小儿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病例摘要患者,男,75岁。因左上腹不适20余天,胃镜检查示胃窦部低分化腺癌,于2004年3月13日入院手术治疗。10年前因鼻咽癌放射治疗,3年前因乙状结肠癌手术切除,1年前心绞痛发作,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冠状动脉约50%狭窄,未行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治疗。4月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相似文献   
3.
陈健  丛海涛  陈斌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405-1407
目的分析二氧化碳(CO2)吹入人工气胸技术在儿童胸腔镜手术中应用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8例在儿童胸腔镜手术中采用CO2吹入人工气胸技术的患儿进行分析,在低速充气(2~3 L/min),维持胸内压5~6 mmHg的条件下,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压(Paw)、呼气末CO(2PetCO2)以及血气分析等指标,观察其在CO2充气前后的变化趋势。结果CO2吹入造成人工气胸后,患儿的HR、Paw、PetCO2、PaCO2均明显升高,充气前后SBP、DBP及SpO2无明显变化,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CO2吹入人工气胸技术在儿童胸腔镜手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方法,在临床胸腔镜手术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曲马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曲马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曲马多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手术患者60例,术毕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用药剂量不同,将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成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例。自控镇痛持续药量为2mL/h。比较各剂量组之间的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及其程度。结果: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剂量组和低剂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4mg/kg的曲马多剂量用于静脉镇痛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PTSD)核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IKK)/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核因子κB(NF-κB)通路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阳性对照(positive)组和DEX组。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使用单一延长应激法(SPS)构建PTSD模型,并于模型制作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病理变化;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IKK、IκBα、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和富含亮氨酸重复结构域蛋白3(NALP3)表达水平;凝胶电泳迁移率转变分析(EMSA)评价NF-κB活性。 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CA1区出现结构紊乱,细胞核固缩等病理变化,大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 IL-1β、IL-6和TNF-α含量、IKK、IκBα、P2X7R和NALP3表达水平及NF-κB活性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positive组和DEX组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CA1区病理现象缓解,上述指标变化均与model组相反(P<0.05)。 结论 DEX可显著提高PTSD大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组织炎症反应,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下调IKK/IκBα/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在麻醉诱导前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滴鼻在麻醉诱导前应用的最佳剂量。方法 择期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EX 0.5,1.5,2.5 μg·kg-1组,术前30 min分别滴鼻生理盐水和相应剂量DEX。观察DEX滴鼻后30 min镇静评分、插管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和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拔管时间、拔管后镇痛评分、拔管后发生躁动情况。结果 DEX各剂量滴鼻后患者30 min OAA/S评分均下降(P<0.05);DEX 1.5 μg·kg-1组滴鼻后30 min HR和MAP下降(P<0.05);插管即刻,对照组、DEX 0.5 μg·kg-1组HR和MAP上升,DEX 2.5 μg·kg-1组HR和MAP下降(P<0.05);DEX 1.5 μg·kg-1组及DEX 2.5 μg·kg-1组心动过速、高血压发生例数减少(P<0.05);DEX 2.5 μg·kg-1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例数增多(P<0.05),拔管时间延长(P<0.05);DEX 1.5和2.5 μg·kg-1组拔管后镇痛VAS评分、发生躁动例数下降(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30 min经鼻滴入DEX 1.5 μg·kg-1可以平稳完成气管插管,同时减少各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手术在国内广泛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但由于阻滞效果有时不完善,常需要辅助应用一些药物消除疼痛以及孕妇的不适感。因很多药物不但对产妇产生呼吸循环抑制而且能透过胎盘屏障,导致胎儿呼吸抑制,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应十分谨慎。七氟醚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吸入麻醉剂,诱导和消除十分迅速,国外已有将它用于剖宫产,并认为吸入适当浓度的七氟醚对母亲和胎儿都是安全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七氟醚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滴注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手术后由于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刺激机体儿茶酚胺大量分泌,继而抑制胃动素分泌,可致胃肠功能紊乱[1]。尽早恢复胃肠动力对病人早期恢复正常进食,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以及机体康复起重要作用。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由于其独特的药理特性(低浓度时罗哌卡因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可呈分离阻滞),目前正广泛应用。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与曲马朵混合液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与低浓度的布比卡因进行比较,以供临床选择。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60例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择期胆囊切…  相似文献   
9.
在围术期经常出现反流误吸的情况,误吸可导致气道梗阻,气道黏膜及肺组织化学性损伤,破坏正常的呼吸膜结构,引起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痉挛、肺不张以及吸入性肺炎,甚至呼吸衰竭,故重视反流误吸的预防和处理极为重要.本文对我院近12年来围术期发生的32例反流误吸进行分析,探讨反流误吸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末梢灌注指数(TPI)与有创动脉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皮温以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在不同性质刺激下的变化,探讨TPI在监测患者应激反应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入手术室后予心电、TPI、BIS和皮温监测.应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5 μg/kg、维库溴铵0.12 mg/kg、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输注效应室浓度4.5 μg/mL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TCI输注效应室浓度3.0 μg/mL、瑞芬太尼0.25μg·kg-1·min-1行麻醉维持.麻醉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确认气管导管位置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2)、气管插管完成后5 min(T3)、切皮即刻(T4)、气腹后1 min(T5)、气腹后5 min(T6)、胆囊牵拉即刻(T7)、停止气腹1 min(T8)、拔管即刻(T9)和拔管后5 min(T10)共11个时间点的SBP、DBP、HR、TPI、BIS、皮温以及血浆NE和E水平.结果患者在T2、T5至T7时间点的SBP、DBP和HR较T0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T2、T4至T7时间点的TPI较T0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各时间点皮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1至T8时间点的BIS值较T0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T9、T10时间点恢复到T0时间点水平(P值均>0.05).T1时间点的血浆中NE水平较T0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T2至T7时间点的血浆NE水平较T0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T5时间点的血浆E水平较T1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TPI与SBP、DBP、HR以及血浆NE和E水平呈负相关(r=-0.963、-0.908、-0.957、-0.845、-0.324,P值均<0.05),TPI与BIS值和皮温不相关(r=-0.188、0.067,P值均>0.05).结论 TPI能无创、实时、连续地反映围术期应激引起的交感张力变化,可作为一项方便而有效的应激反应监测指标指导临床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