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MDA受体通过与阿片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痛觉过敏以及阿片耐受和依赖的形成和发展,为临床疼痛治 疗和阿片类药物依赖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预负荷输液联合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是否可降低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人:晶体液预负荷+腰麻组(CR-SA),胶体液预负荷+腰麻组(CO-SA),晶体液预负荷+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组(CR-CSEA),胶体液预负荷+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组(CO-CSEA);预负荷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或琥珀酰明胶注射液500 ml;腰麻为:0.5%布比卡因7.5 mg+芬太尼15μg,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为:0.5%布比卡因5 mg+芬太尼15μg腰麻,5 min后硬膜外给予0.25%布比卡因10 ml;比较各组术中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以及麻黄素的用药量差异;比较各组麻醉感觉最高阻滞平面、Bromage评分、腹肌松弛优等率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5min的Apgar评分和出生即刻的脐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差异.结果 CO-CSEA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CR-SA组(46.7%),CO-CSEA组与CO-SA组(20.0%)和CR·CSEA组(26.7%)相比,低血压发生率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CO-CSEA组产妇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CR-SA组(33.3%)和CO-SA组(23.3%),但与CR.CSEA组(1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O-CSEA组与CR-SA组相比,产妇术中麻黄素用药量显著减少;CO-CSEA组和CO-S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R-SA组;各组寒战反应发生率都较低,无统计学差异;各组病人麻醉感觉阻滞平面、Bromage评分、腹肌松弛优等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值也均在正常范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预负荷输注胶体液与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增强产妇术中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可减少术中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对正常肺功能和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单肺通气时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Ⅱ~Ⅲ级,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者20例,正常肺功能血液稀释组术前行ANIH;COPD血液稀释组术前行ANIH;COPD非血液稀释组术前不行ANIH。所有研究都在手术开始前进行,于仰卧位单肺通气(OLV)15min后(OLV1)行ANIH,期间行双肺通气(TLV),ANIH完毕后,再行仰卧位单肺通气15min(OLV2),术中持续监测ECG、SPO2、PETCO2、CVP和MAP,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监测呼吸力学参数;在OLV1和OLV2即刻采集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与COPD血液稀释组和COPD非血液稀释组在OLV1和OLV2期相比,正常肺功能血液稀释组Raw(23±3)cmH20/(L·s)、(22±2)cmH2O/(L·s)和Qs/Qt(26±4)%、(26±4)%分别降低,Pa02(166±26)mmHg、(158±26)mmHg、Pv02(53±4)mmHg、(54±8)mmHg、SaO,(99±2)%、(99±2)%、SvO2(81±6)%、(81±7)%分别增高(P〈0.05);COPD血液稀释组在ANIH后PaO2、PvO2、SvO2分别为(106±16)mmHg、(42±6)mmHg、(69±8)%,显著低于ANIH前,Qs/Qt在ANIH后为(35±4)%,高于自身ANIH前(31±2.3)%和高于COPI)非血液稀释组OLV2期(30±2)%(P〈0.05)。结论ANIH对肺功能正常患者OLV期间氧合和肺内分流无显著影响,而对于COPD患者,ANIH可降低机体氧合效率,增加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麻醉浅低温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病人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3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保温组(A组)和低温组(B组)。A组在麻醉前及术中应用充气式保温毯维持病人核心温度正常。所有病人术前、术后均测定核心温度(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定量(Fbg),并对术前、术后各值进行对比,术后采用称重法计算术中失血量并对比。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②A组手术前后核心温度无变化,B组术后和术前相比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③B组与A组相比,PT、APTT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LT、Fbg无差异。④B组与A组相比,失血量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浅低温可影响病人的凝血功能,引起术中失血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6.
王向东  丑维斌  刘喻 《中国医药》2009,4(8):600-601
目的评价琥珀酰明胶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分为琥珀酰明胶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在失血量超过血容量20%时,琥珀酰明胶组静脉注射4%琥珀酰明胶代血浆制剂,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血浆,血红蛋白〈70异/L时,2组均给予适量浓缩红细胞。分别于手术前、后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同时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失血量。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琥珀酰明胶组患者手术后凝血酶原时间、APTT分别为(15.6±0.7)S、(42.6±6.2)S,对照组分别为(13.8±0.5)S、(39.3±5.35)S,与手术前相比均明显延长(P〈0.05或P〈0.01),对照组与琥珀酰明胶组手术后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81.9±56.8)、(257.4±53.7)g/L,与手术前(393.8±79.5)、(396.9±63.7)g/L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琥珀酰明胶组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术后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琥珀酰明胶代血浆制剂可引起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和纤维蛋白原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不增加失血量,可安全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炎性介质的关系。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40 min,复灌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组(对照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及SFI组(参附注射液组)。用5-0缝合线穿过LAD,稳定10 min分别静脉泵注生理盐水、参附注射液,15 min后结扎LAD,缺血40 min后松解结扎线,LAD再通,观察120 min。从心尖抽血6 mL,分离血清;摘取心脏,取左心室前壁,做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结果缺血再灌注后,与C组比较,SFI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无显著变化(P>0.05),IR组显著升高(P<0.01)。与IR组比较,SFI组TNF-α、IL-6显著降低(P<0.01)。C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线粒体轻度肿胀;IR组肌丝片状溶解,核溶解,肌浆网扩张,线粒体明显肿胀,并有致密颗粒,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SFI组心肌细胞肌丝灶性溶解,肌浆网轻度扩张,线粒体肿胀,核膜完整。结论抑制心肌TNF-α和IL-6的产生是参附注射液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另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局麻下腹主动脉瘤介入手术中清醒镇静的有效靶控输注浓度。方法:将60例ASAII~III级局麻下EAAA手术患者按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目标浓度的设定随机分为4组[R1组(1.0ng/ml)、R2组(2.0ng/ml)、R3组(3.0ng/ml)R4组(3.5ng/ml)]。术中镇静指标包括:每5分钟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1次,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持续记录;术中持续观察患者焦虑状态和瑞芬太尼的的输注情况;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其他指标包括术中呼吸循环指标、术后患者并发症以及出院时间等。结果:OAA/S评分显示:R3组评分为3.96分,R4组评分为3.31分,两组评分显著低于R1组(4.31分)和R2组(4.26分);R4组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VAS评分显示:R1组评分为1.49±0.62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R2组为0.85±0.60分,R3组为0.35±0.40分,R4组为0.31±0.50分);各组在围术期BIS水平、焦虑评估、呼吸循环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出院转归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局麻下的腹主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将瑞芬太尼目标浓度设定在3.0ng/ml行靶控输注时,可有效达到清醒镇静和完善镇痛的同时,并可提高术中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减少术后静脉镇痛(PCIA)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PCIA不良反应,提高PCI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选取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普胸、骨科、普通外科手术患者200例,术后均采用PCIA,随机分为两组,帕瑞昔布组和对照组,随机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或生理盐水8 ml,并于手术结束接PCA泵。记录术后12、24 h按压PCA泵次数,记录术后12、24 h患者休息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评分,观察PCIA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组可明显降低术后12、24 h按压PCA泵的次数(P〈0.01),明显降低术后12、24 h患者休息和运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恶心、呕吐评分(P〈0.01),降低Ramesay镇静评分(P〈0.05)。结论普胸、骨科、普通外科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可明显减少按压PCIA泵次数,降低PCIA不良反应,提高PCI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对剖宫产术后病人不同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3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40岁,体重54 ~ 89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n=50):帕瑞昔布联合常规剂量吗啡PCEA组(P1组)、帕瑞昔布联合中剂量吗啡PCEA组(P2组)、帕瑞昔布联合小剂量吗啡PCEA组(P3组),3组各设置生理盐水联合吗啡PCEA对照组(C1组、C2组和C3组).于手术结束时P1组、P2组和P3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ng,C1组、C2组和C3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6组术后行吗啡PCEA,C1组和P1组:负荷量为吗啡2.0mg,镇痛泵药物为吗啡3.0 mg;C2组和P2组:负荷量为吗啡1.5mg,镇痛泵药物为吗啡2.0 mg;C3组和P3组:负荷量为吗啡1.0 mg,镇痛泵药物为吗啡1.5 mg;负荷量中均加入0.15%罗哌卡因8ml,所有镇痛泵中药物均加入罗哌卡因150 mg、格拉司琼3 mg和地塞米松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5 min.分别记录术毕~术后24h期间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时镇痛有效情况,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和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1组或G2组比较,P1组或P2组术后活动状态和静息状态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3组比较,P3组活动状态镇痛有效率升高(P<0.01),静息状态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1组和P2组比较,P3组恶心呕吐程度和皮肤瘙痒发生率降低(P<0.01),无一例病人发生呼吸抑制、低血压和嗜睡.结论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可增强剖宫产术后小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的效果,而对中等剂量或常规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