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 ,精神病人思维严重脱离现实 ,难以正确理解客观事物 ,不能适应社会生活与工作 ,自知力缺乏 ,拒绝治疗与护理 ,甚至在病态支配下出现冲动、伤人、自弃。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表现 ,要求从事精神科专业的护士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维护病人的尊严 ,做到打不还手 ,骂不还口 ,在工作实践中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做到 :1 具有良好的医学道德 医学道德是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 ,对于精神科护士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工作中 ,护士应热爱精神科护理工作 ,尊重病人的人格 ,特别是对于病人在病态支配下表现的反常行为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钳取术联合术后不同阶段的腰背肌康复训练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7-01-2012-12,收治65例采用经皮腰椎间盘钳取术治疗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研究组),于术后3d-1周、术后1周-1个月、1-3个月、3-6个月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不同的腰背肌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后的3、6、12个月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与之前未采用系统腰背肌康复训练的63例患者(对照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3、6个月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6、12个月疗效较3个月虽有逐步提高,但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腰椎间盘钳取术后辅以阶段式腰背肌功能康复训练,可提高老年患者治疗的优良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增强体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前主动脉弹性与术后主动脉管腔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急诊手术治疗且术后进行规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随访的39例ATAA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3个月CTA计算患者术前升主动脉弹性参数主动脉扩张度(AD)、主动脉顺应性(AC)、主动脉僵硬度(ASI),依据术后末次CTA评估患者主动脉重构状态和假腔状态,依据主动脉重构状态将患者分为主动脉重构阳性组和主动脉重构阴性组,依据假腔状态将患者分为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组(A组)、假腔完全通畅组(B组)、假腔内不完全血栓形成组(C组)、假腔完全消失组(D组),分析AD、AC、ASI与主动脉重构状态和假腔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主动脉重构阳性31例(79.5%),主动脉重构阴性8例(20.5%)。主动脉重构阳性组患者AD、AC、ASI显著低于主动脉重构阴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D、AC、ASI与主动脉重构阳性呈中度相关(r=0.664、0.569、0.514,P<0.05)。A组、B...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临床护理对策,为今后提高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入院的215例流浪精神病人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年来所救助的流浪精神病人(215例)占同期住院精神病人(5535)的比例为4%,所有病人均受到规范的精神科医疗救助,未出现任何医疗意外及事故。结论:精神病人流浪在街头,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由于救助的病人无病史和个人资料,背景复杂,精神病的表现各不相同,加大了护理难度,给精神病院增加了新的课题,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精神卫生的工作人员加强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治疗与护理,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肾癌术前肾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癌术前肾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中晚期肾癌术前肾动脉化疗栓塞的技术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肾癌患者行肾动脉化疗栓塞后,术中出血明显减少,肿物易剥离,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结论:肾动脉化疗栓塞术安全有效,对中晚期肾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评定,研究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35.14%;女性,≥40岁,病程大于1年,复发大于3次,中、重度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且与性别、年龄、病程、复发次数、症状程度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出务工人员新发肺结核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33例外出务工人员新发肺结核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出务工人员新发肺结核病具有女性相对增多、小于30岁为高发年龄、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延误诊断现象普遍、影像学特征认识不足等特点.结论 加强外出务工人员肺结核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外出务工人员肺结核病例的检出率是控制外出务工人员新发肺结核病流行与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介入疗法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相关问题。方法:对4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病情不同实施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其中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24例,化学溶核术6例,二者结合的双介入疗法18例,前两种方法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后种方法用于腰椎间盘脱出、脱垂或双节突出的患者。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100%,经术后3个月~5年随访,显效35例(72.92%);有效11例(22.91%);无效2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所合并的一般内科疾病不影响治疗。建议除正规的保守治疗外,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首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使不孕症患者更加安全、舒适地接受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方法为321例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实施舒适护理.结果实施舒适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丰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内涵.改善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舒适护理能减少子宫榆卵管造影术患者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假阳性结果,降低操作中的并发症,获取满意的造影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lumbardiskectomy,PLD)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操作方法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价。方法:2002-03/2004-0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通过对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资料分析,根据包含型突出与否选择不同的联合治疗方式治疗,分析其即时与远期疗效。结果: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4.75±2.62)分,术后为(12.84±2.30)分,平均改善指数为0.64±0.32,改善率为(0.80±0.21)%;联合介入治疗的总有效率98.5%,显效率为81.8%,有效率16.7%,无效1.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X射线多见广泛的腰椎退行性改变,CT或MRI表现以L4~5,L5~S1双节段突出多见。PLD适合于包含型突出,盘内、盘外胶原酶溶解术适合于非包含性突出。联合介入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