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分析11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远隔导联ST段变化,其中死亡组62例,存活组83例。在死亡组,远隔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为38.88%,压低持续时间12~24h,压低/抬高比值>1.0;存活组ST段压低发生率为12.05%,ST段压低呈一过性,压低/抬高比值气≤1.0;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伴有远隔导联ST段压低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不伴有ST段压低者,其中4例伴有胸前导联ST段持续压低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发生了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伴有远隔导联ST段压低者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青壮年(<40岁)AMI病人的发病情况、临床过程、并发症及转归与老年(>60岁)AMI病人有所不同。现将32例青壮年AMI病人与196例老年AMI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青壮年组:男性29例,女性3例,年龄21~40岁,平均34.3岁。有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19例,有心肌梗塞家族史10例。4例有轻度高血压史,病程半年~4年,2例有心绞痛史。老年组:男性142例,女性54例,年龄60~87岁,平均65.3岁。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及糖尿病者175例。 1.2 发病情况 青壮年组除有心绞痛2例外,其余30例在发生AMI前数日至十几日有心前区阵发性隐痛、胸闷发作。32例均有劳累诱因,26例有近日严重吸烟、酗酒诱因。发病症状均有典型心前区或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样疼痛,伴有濒死感。老年组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3.
4.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部位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对245例初发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72小时内12导联心电图ST段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合并梗塞部位对应导联ST段压低者占38.78%;单变量分析合并ST段压低者多见于高龄及女性,其高血压、糖尿病、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心梗)、下壁合并后壁或右室心梗、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率均与无ST段压低者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多变量分析示:高龄、糖尿病、广泛前壁梗塞、下壁合并后壁梗塞或右室梗塞可作为梗塞部位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独立指征。表明AMI早期梗塞部位对应导联ST段压低是一个简单、快速、有效的初步判断梗塞范围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远隔对应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6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患者中死亡和存活病例,有无远隔对应导联的ST段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36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死亡组155例,存活组210例.在死亡组,远隔对应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为42.58%,压低持续时间12~24h,压低/抬高比值>1.0;存活组ST段压低发生率为12.05%,ST段压低呈一过性,压低/抬高比值≤1.0;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伴有远隔对应导联ST段压低患者发生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不伴有ST段压低者,其中14例伴有胸前导联ST段持续压低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又发生了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伴有远隔对应导联ST段者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丁洪新 《临床荟萃》1993,8(12):538-539
首先由Raflery和Burch提出的由于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弥漫性心肌纤维变性和由此而引起的有别于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综合征被称之为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 pathy)。它通常指由于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脏异常,包括收缩功能的减弱或/和舒张功能的异常。短暂心肌缺血的重复发作、慢性缺血是引起心肌纤维化的基础,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其根本。本文就心肌缺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死亡的性别差异。方法:对328例(其中男190例,女138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并发症、血脂、血清酶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死亡率高(17.3%vs6.8%,P<0.05),女性病例年龄高(69.10±10.00vs57.94±11.91,P<0.001),高血压史多(47.82%。vs34.21%,P<0.05),血脂水平高(5.73±1.38vs5.27±1.16mmol/L,P<0.001),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峰值高(786.34±138.52vs648.32±113.8IU/mL,P<0.01)和非Q性心梗多(21.74% vs12.63% P<0.05),单变量死亡因素分析,高龄(年龄≥65岁),非Q性心梗,CPK峰值、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为死亡危险因素。结论:女性高死亡率与性别本身无关,而与年龄和梗塞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4例反复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应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等治疗无效,而对异搏定有良效。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由于心肌缺血引起弥漫性心肌纤维化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被称之为缺血性心肌病。它通常指广泛心肌缺血造成的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的异常。短暂心肌缺血重复发作和慢性广泛心肌缺血是心肌纤维化的基础,而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其根本。本病目前国内报告较少,国外亦仅是80年代初才提出。我们结合17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对发病机理和临床诊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山东半岛沿海地区血管性痴呆(VD)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框架、样本大小、调查对象及内容,组织专科医生技术培训,统一方法,学习诊断标准、分类、鉴别诊断及有关调查表.结果在65岁以上233 434老年人中VD的患病率为0.138%,男女无差异,但城市女性明显高于农村(P<0.01).结论65岁以上老年人VD的患病率机关干部高于农民,呈现由东向西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