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尿管外固定装置对留置导尿的影响。方法将留置导尿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用尿管外固定装置固定导尿管,对照组60例不做尿管外固定。比较两组尿道粘膜损伤及尿管脱出数。结果实验组第7d尿道粘膜损伤及尿管脱出率分别为23.3%、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8.3%、24.9%(P<0.05)。结论尿管外固定装置固定导尿管有利于减少尿道黏膜损伤及尿管脱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对肺癌中的两大亚型分类(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分型预测。 方法 在131名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其中训练集包含119人,测试集中包含12人),从手动分割的病灶区域提取107维组学特征,使用R统计学软件中的FSelector包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关键特征筛选,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和k折交叉验证模型对肺癌患者的病理进行表型分类和验证,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图和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数值来对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肺癌分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挑选出20个主要的影像组学特征用于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型鉴别,这些特征对于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在测试集中,预肺癌亚型分类的准确率为75%,组学特征的AUC结果为0.69。 结论 通过构建独特的影像组学特征,以用作区分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因素。这对实现非侵入性的肺癌病理有效分型预测,指导肺癌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赋能健康教育模式用于肺癌放化疗患者对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放化疗期间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赋能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肺癌放化疗患者护理中行赋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升自我效能,有助于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心搏呼吸骤停是儿科最危重的急症,可发生于任何场合。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呼吸突然停止或即将停止的患儿所采取的急救措施,目的是恢复呼吸和循环,维持脑细胞功能,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肺复苏虽历经50余年,但抢救成功率一直很低,据报道发生在医院内的心跳呼吸骤停,其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仅有12%~24%,而发生于院外的心搏呼吸骤停占大多数,其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更低,仅为4%[1]。国外报道,心搏呼吸骤停能存活至出院者不到10%[2]。为了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我们组织学习了《2010年国际小儿心肺复苏指南》[3](以下简称《2010指南》),并对近2年收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儿27例进行心肺复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耳穴埋豆方法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ICU睡眠障碍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按摩法,给予观察组患者添加耳穴埋豆法,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和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ICU睡眠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措施,可有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端粒是人类染色体末端由重复核酸序列组成的保护性结构,会随着细胞成功的分裂进行性的缩短。超过85% 的肿瘤细胞通过激活在大多数正常体细胞中被抑制的端粒酶来阻止端粒的无限缩短,维持细胞的永生化。肿瘤细胞跟正常细胞相比,有着更短的端粒和被重新激活的端粒酶,这些简单却又特殊的生物学差异促进了靶向端粒/ 端粒酶抗肿瘤治疗的发展。近年来许多成功的治疗药物经过临床前的筛选,在多种肿瘤中取得Ⅰ/ Ⅱ期临床试验的成功,GRN 163L 和GV1001等药物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联合传统药物治疗是目前的发展方向,未来靶向端粒/ 端粒酶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可能在取得抗肿瘤疗效叠加的同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证术后IL-6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证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茵陈蒿汤治疗,每组均于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检测血液中的炎症因子IL-6及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及其比值。结果:两组在茵陈蒿汤干预前,即术后第3天IL-6,CD4^(+)T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茵陈蒿汤干预后,即术后第7,10天IL-6,CD4^(+)T细胞,CD8^(+)T细胞即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能够明显降低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证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调控作用确切,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载体pDBLeu-Dnd1,并检测其是否有自身激活作用。方法:设计引物引入SalⅠ、NotⅠ酶切位点,使用PCR方法从质粒pcDNA3.1-Dnd1中扩增小鼠Dnd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连至pMD18-T载体。酶切验证及测序正确后,用SalⅠ,NotⅠ内切酶分别消化pMD-T-Dnd1及pDBLeu载体而后构建诱饵载体pDBLeu-Dnd1,并检测其在G IBCO/BRL公司的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自身激活作用。结果:成功构建诱饵载体pDBLeu-Dnd1,并证明其在该系统中无自身激活作用。结论:pDBLeu-Dnd1可应用该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