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24篇
内科学   2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29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0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B病毒(EBV)是1964年由Epstein和Barr在对非洲Burkitt淋巴瘤来源的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发现的。全球估计EBV成人感染率高达90%以上。已有的证据证明EBV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器官移植及艾滋病感染等免疫功能降低后的淋巴增生性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LPD)。此外,还发现EBV与一些疾病,如淋巴瘤、鼻  相似文献   
2.
沈志祥  程澍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5):220-222,224
近 2 0年来对于急性白血病治疗己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尤其在诱导分化、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逆转耐药性、检测微量残余白血病细胞、使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和抗白血病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等方面的多种综合治疗方法 ,已在Ⅰ /Ⅱ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为治疗急性白血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 BCR/ABL酪氨酸激酶特异性抑制剂的应用  现已知道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第 9号与第 2 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相互易位后形成的融合基因BCR/ABL ,其翻译产物P2 10所具有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较正常的c abl基…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疾患主要是指脑动脉血栓形成,致血流阻塞而引起的神经损伤的一类疾病。动脉血栓形成是正常止血机制异常增强所致。血小板和/或血管壁功能异常往往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近几年,许多血小板激活的分子标志被应用于临床测定,促进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复发的预防。同时,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最近也有了较大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简单的文献复习。血小板激活的分子标志血小板在ADP、凝血酶和血管内皮损伤等刺激下,通过磷脂酶-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代谢而被激活,并释放多种蛋白质和活  相似文献   
4.
自1902年Kelling首次将膀胱镜插入狗的腹腔观察内脏以来,由于器械的不断更新与完善,腹腔镜检查术可部分起到替代剖腹探查术的作用。新型的光导纤维腹腔镜系采用冷光源,其亮度好,视野角大,视物清楚,可进行活检、摄影及录像以协助诊断。目前,  相似文献   
5.
6.
自从50年代烷化因子马利兰被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以来,马利兰一直是CML的标准治疗方法,其后抗代谢药物羟基脲也被用于CML的治疗.该二种药物对CML的治疗是姑息性的.它们对CML慢性期患者有缓解、维持作用,但对整个病程几乎毫无影响.其中羟基脲较马利兰更为可取,因后者可引起第二肿瘤近20年来,二种新颖的治疗方法-骨髓移植和干扰素被应用于CML,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就此作一简要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病理和生理作用一、VEGF的异构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因其能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最初被命名为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近年研究表明,VEGF是一个细胞因子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factor,PIGF)等多个成员。在不同的生物种群中VEGF具有高度同源性。剔除VEGF基因的老鼠在胚胎期即死亡,说明VEGF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VEGF是一高度保守的二硫键连接的二聚体糖蛋白,编码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上,包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经过选择性剪切,主要形成5种不同的产物,如VEGF121、VEGF145、VEGF165、VEGF189和VEGF206。这些异构体的生物活性各有不同,主要取决于其有无外显子6和7所编码的肝素结合结构域。  相似文献   
8.
4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有41例(93%)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白蛋 G(PAIgG)明显高于正常(30.93±18.52ng/10~7PL),其均值为239.57±108.91ng/10~7PL。PAIgG 与血小板计数密切相关,但两者与其他体液免疫指标(如 Ig、CIC、抗核因子、C_3和CH_(50)等)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AIgG 有一定特异性,对 ITP 的诊断和预后较其他免疫指标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伤肢肌肉活动能够促进骨折愈合[1].促进骨折端血液循环是其重要因素.那么,肌肉活动后伤肢骨端是否发生了血液循环的改变呢?我们用99mTc进行了示踪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75年Dixon 和Rosse首先应用二期测定法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ITP)患者的血小板丧面相关IgG(简称PAIgG),此后PAIgG 的检测技术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血小板减少症,特别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和研究。最近我们应用二种不同方法——酶联抗IgG 法和葡萄球菌蛋白A(简称SPA)检测法,对各种血小板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