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评价自酸蚀粘结剂用于年轻恒中切牙冠折充填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年轻恒上颌中切牙牙冠牙釉质-牙本质折断而未露髓的患者106例137颗患牙,按抛硬币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56例74颗患牙使用自酸蚀粘结剂处理牙面;对照组的50例63颗患牙常规间接盖髓、酸蚀剂和粘结剂处理牙面。2组用相同光固化复合体修复牙冠外形,调牙合抛光,观察2组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试验组成功率分别为97.30%、97.30%、94.59%、94.59%、94.59%,对照组成功率分别为95.24%、95.24%、90.48%、88.89%、88.89%,试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酸蚀粘结剂粘结充填修复牙釉质-牙本质折断而未露髓的年轻恒中切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粪肠球菌是根管治疗后再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常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包绕在细菌周围或黏附在细菌表面的糖类、核酸和分泌蛋白对粪肠球菌的初始黏附、生物膜空间结构和细菌间信息交流等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粪肠球菌生物膜及其细胞外聚合物组分和去除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胞外多糖和胞外DNA对粪肠球菌在人牙本质片上黏附并形成生物膜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牙本质片,分成葡聚糖酶(Dextranase)组、DNA酶(DNaseI)组和对照组,体外培养获得粪肠球菌的牙本质生物膜标本.采用活菌菌落计数法、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合COMSTAT软件分析胞外聚合物对牙本质黏附菌量和生物膜三维结构的影响.结果 相同生物膜膜龄,Dextranase组和DNaseI组粪肠球菌牙本质黏附菌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 h黏附菌量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15.61%、18.39%.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Dextranase和DNaseI对粪肠球菌牙本质生物膜的形成有影响,处理后生物膜结构松散,生物量、底层覆盖率及平均厚度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其中生物量由(3.95±0.09)μm3/μm2下降至(0.36±0.08)μm3/μm2、(1.05±0.06)μm3/μm2.DNaseI对成熟牙本质生物膜产生显著降解作用,而Dextranase对成熟牙本质生物膜作用不明显.结论 胞外多糖和胞外DNA是粪肠球菌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对其初始黏附和生物膜三维结构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