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干燥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干燥综合征华西医科大学附院眼科吴晓梅华西医科大学附院临床免疫中心黄雨梅华西医科大学附院口腔医院何国华,陈秀梅,张静宜,卢吉勇,毛祖,李秉奇Sjogren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疾,di,可治眼及全身带来严重后果。近年来,由于泪液学的进展,该病也日益受到重...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干燥综合征的病因,作者用ELISA法检测了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泪腺和血中的白介素2(IL-2),白介素2受体(IL-2R),白介素6(IL-6),白介素6受体(IL-6R),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干燥综合征患者泪腺中的IL-2,IL-2R,IL-6R的含量比正常人明显升高,其血中的IL-2,IL-2R有改变.以上显示,干燥综合征患者泪腺中的白介素升高及血中的白介素的改变与该病的免疫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SLE患者常有肾脏受损,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是SLE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蛋白尿类型和蛋白含量与肾脏病变的部位和损害程度大致平行,分析尿液中微量蛋白类型和含量可帮助医生掌握患者肾脏受损程度和受损部位。为此,我们对113例SLE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IgG、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bulin,AIM)进行了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113例SLE患者系我院1996~1998年门…  相似文献   
4.
干燥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疾患,可影响全身的外分泌腺,并有系统性损害。有的患者还可出现恶性淋巴瘤。为探索一种较为敏感早期诊断的方法,我们对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泪腺和5例B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眼组织分别采用B恶性淋巴瘤IgG重链基因引物行核酸重排检测,旨在对早...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对167名干燥综台征患者和158名相应年龄和性别对照组对象的患龋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部分对象的腮腺液流速、免疫球蛋白含量和pH值作了检测。结果表明,干燥综台征患者的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腮腺液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腮腺液免疫球蛋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腭腺液pH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早期诊断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恶性淋巴瘤,作者采用B细胞恶性淋巴瘤基因探针检测了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泪腺组织及患眼附属器B恶性淋巴瘤组织。结果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泪腺组织阴性,而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瘤组织扩增阳性。结果表明,一般的原发或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泪腺中的淋巴细胞中无恶性B淋巴瘤基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早期诊断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恶性淋巴瘤,作者采用B细胞恶性淋巴瘤基因探针检测了45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泪腺组织及患眼附属器B恶性淋巴瘤组织。结果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泪腺组织阴性,而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瘤组织扩增阳性。结果表明,一般的原发或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泪腺中的淋巴细胞中无恶性B淋巴瘤基因。  相似文献   
8.
吴晓梅  黄雨梅 《华西医学》1995,10(4):391-392
本文将确诊的干燥综合31例,正常对照20人,分二组作四项泪液蛋白检测:溶菌酶、转铁蛋白、IgA、纤维连接蛋白等四项检源。  相似文献   
9.
陈秀梅  黄雨梅 《华西医学》1995,10(4):394-395
本文报导对25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患龋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干燥综合征患者的龋病发病率约为87.6%,龋均数为5.1;远远高出我国正常人群龋病发病率及龋均数。进一步证实了龋病的病因及患龋的严重程度与口腔唾液的质和量有密切关系。为预防和减轻龋病的发生和发展,SS患者除应进行适当的治疗外,还应加强对口腔的自身护理、以增强牙齿的抗龋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等量幽门螺杆菌不同灌胃方法对小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及小鼠胃黏膜感染幽门螺杆菌程 度的影响。方法: 将含等量NCTC11637幽门螺杆菌的布氏肉汤混悬液通过A,B,C,D 4种方法感染6周龄的雄性 C57BL/6小鼠。A方法用幽门螺杆菌悬液0.2 mL/只灌胃小鼠,隔天1次,共5次。B方法用幽门螺杆菌悬液0.2 mL/只 灌胃小鼠,每天1次,连续5次。C方法第1天用幽门螺杆菌悬液灌胃小鼠0.4 mL/只,以后连续3 d每天灌胃1次,每次 0.2 mL/只。D方法第1天用幽门螺杆菌悬液灌胃小鼠0.4 mL/只,以后隔天灌胃1次,每次0.2 mL/只,共3次。E方法用 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小鼠。灌胃后第2,4,6周处死小鼠,其胃黏膜组织用快速尿素酶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并 取胃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的感染程度。结果:2周后A,B,C,D组小鼠的感染率分别为33.3%, 50.0%,66.7%,33.3%;炎症的感染程度C方法>B方法>D方法>A方法>E方法。4周后A,B,C,D组小鼠的感染率分别 为50.0%,83.3%,83.3%,66.7%;炎症的感染程度C方法>B方法>D方法>A方法>E方法。6周后A,B,C,D组小鼠的 感染率均为100%;炎症的感染程度C方法>D方法>B方法>A方法>E方法。结论:在幽门螺杆菌急性感染期,灌胃方法 不同小鼠的感染率不同,炎症程度不同;在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期,灌胃方法不同小鼠的感染率相同,感染的炎 症程度不同。采用第1天灌0.4 mL,以后连续3 d每天1次,0.2 mL/次的灌胃方法最有利于幽门螺杆菌在小鼠胃黏膜定 植,感染炎症程度最严重,有利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的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