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口腔正畸对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三明市第一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进行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接受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比咬合功能、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评价指数(Or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evaluation index,GOHAI)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咬合功能、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咬合力不对称指数下降,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提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前,两组GOHA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GOHAI评分低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于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实施口腔正畸治疗,改善患者咬合功能,对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颧骨种植体支抗后牵引猴上颌骨颅颌面三维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颧骨种植体支抗向后牵引猴上颌骨对颅颌面三维方向的矫形作用。方法:选用生长发育期恒河猴4只,3只用于研究(1只牵引1.5月、2只牵引3月),1只作为对照;实验前后分别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各标志点的变化,分析颅颌面三维方向的矫形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5月组主要表现为上牙弓矢状向的变化,后移约2.5 mm,垂直向、水平向均无明显变化;3月组上牙弓矢状向变化更为明显,后移约3.8 mm,上颌骨后移约2.5 mm。硬腭平面相对于前颅底平面发生轻度顺时针旋转,1.5月时为0.98,°3月时为1.39°。结论:颧骨微钛板种植体支抗能有效后牵引上颌骨及上牙弓、抑制上颌矢状向发育,垂直向及水平向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原始DICOM数据,建立猴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在后牵引矫形力载荷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用混合牙列期雄性恒河猴1只,行螺旋CT扫描,建立猴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 12.1软件分析不同大小后牵引矫形力作用下,上颌骨各标志点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结果 随着力值的加大,各标志点的位移变大,位移与力值大小呈线性关系。其中,在x轴方向,各点的位移均较小;在y轴方向,各点的位移呈现较大的变化,方向沿y轴向后,而且随力值加大,位移增加明显;在z轴方向,上颌前部的上齿槽座点和前鼻棘点位移向下,上颌骨后部的后鼻棘点位移向上。结论 水平向后牵引对上颌骨有明显的后移作用且上颌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但对上颌宽度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研究前牙覆(牙合)与上下颌骨旋转及下颌角角度的相关性,希望能为正畸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不同错(牙合)畸形成人正畸患者156例,均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治疗前全部患者均接受头颅侧位片拍摄,然后将拍摄结果 导入头影测量分析软件Winceph8.0,对测量项目及测量标志点进行定义,分析前牙覆(牙合)与腭平面角、下颌平面角、下颌角的相关性。结果 156例患者的覆(牙合)为(2.72±2.54) mm,腭平面角(PP-FH)为(1.73±1.18)°,下颌平面角(SN-MP)为(34.41±7.36)°,下颌平面角(FH-MP)为(26.68±6.88)°,下颌角为(119.42±8.27)°;不同性别的覆(牙合)、腭平面角(PP-FH)、下颌平面角(SN-MP)、下颌平面角(FH-MP)及下颌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牙合)与下颌平面角(SN-MP)、下颌平面角(FH-MP)、下颌角均表现为负相关(r=-0.4716、-0.4182、-0.3984,P<0.05):而前牙覆(牙合)与腭平面角(PP-FH)...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合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与舌骨位置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合患者120例,观察正畸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时上气道形态功能指标(SNA、SNB、ANB、SPPS、MPS、IPS、S-PNS、Ba-PNS)变化情况;根据牙合平面角度(OP-SN)将患者分为A(35例,10°≤OP-SN<15°)、B(45例,15°≤OP-SN<20°)、C(40例,20°≤OP-SN<25°)3组,观察治疗3个月时3组患者睡眠指标变化[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减指数、平均脉率]以及牙合平面(OP-SN)、上气道形态功能与舌骨位置(H-PS、H-VPS)变化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牙合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以及与舌骨位置的相关性。结果 正畸治疗后SNA、MPS、IPS、S-PNS、Ba-PN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SNB、ANB、SPP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3组不同牙合平面中OP-SN、ANB角随牙合平面角度升高而升高,而SNA、SNB角随牙合平面角度升高而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P-SN与SNA、SNB呈负相关(P<0.05),与ANB呈正相关(P<0.05);SNA、SNB、ANB、SPPS、MPS、TPS上气道形态测量指标与H-PS、H-VPS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牙合人群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及舌骨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传统强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牙龈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上中切牙凸差距、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分别为(4.13±2.14)mm、(12.46±1.35)°、(1.02±0.64)mm,对照组为(3.16±2.34)mm、(9.53±1.46)°、(3.02±1.12)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以及出血指数分别为(1.12±0.17)、(1.07±0.12)、(1.15±0.11),均较对照组的(1.76±0.20)、(1.82±0.19)、(1.87±0.25)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合并感染、轻度水肿和明显不适感分别为3.33%、3.00%、0.00%,与对对照组的6.66%%、3.33%、3.33%相当(P>0.05).结论 对于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效果优于传统强支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Ӱ�ڿ�ǻ�����ٴ��е�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摄影器材选择、面像及口内像拍摄要点和要求等技术的进展做一综述,并对正畸临床摄影工作中常出现问题、照片后期处理及数码资料管理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