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门诊自1992年以来,对28例晚期冻结肩施行痛点封闭后按摩松解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8例患者中,右肩10例,左肩17例,双肩1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平均50.8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个月,平均3.7个月。 2 治疗方法 首先封闭肩周各压痛点,如二头肌腱沟,大圆  相似文献   
2.
长脉冲Nd:YAG激光非侵入性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前瞻性研究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非侵入性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22例不同部位皮肤浅表静脉畸形患者接受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6mm直径光斑,7~8ms双脉宽,脉冲间隔20ms,140~150J/cm2能量,接触式冷却,治疗间隔3周至1个月,治疗后1、6个月随访,评价病灶清除率分为五级。结果22例患者完成治疗,最多治疗5次。随访6个月,96.3%浅表静脉畸形获得76%~100%的清除,37%获得病灶的完全清除,未见复发。治疗部位无一例发生紫癜,治疗后8例(38.1%)出现红斑,1d至1个月消退。无色素改变和形成。结论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能有效安全地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选择性地清除浅表血管,并使用接触冷却系统保护表皮,减少紫癜发生及色素改变和瘢痕的形成,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色斑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酒色斑(port wine stains,PWS)又称鲜红斑痣,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组织学上,PWS位于真皮浅层,由许多异常扩张的成熟毛细血管组成,不伴有明显的内皮细胞增殖。由于PWS没有自发消退迹象,因此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从鲜红斑痣分离培养内皮细胞的方法。方法 鲜红斑痣标本经胶原酶消化,CD31-免疫磁珠分选纯化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铺层的培养皿;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培养细胞免疫荧光鉴定、低密度脂蛋白吸收试验。结果 从鲜红斑痣组织分离纯化出CD31+细胞,在纤维连接蛋白铺层上6 h开始贴壁,细胞呈梭形,7 d生长融合呈铺路石状,CD31-免疫磁珠黏附于细胞上。鲜红斑痣内皮细胞CD31、vWF表达阳性,可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结论 建立鲜红斑痣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临床常用硬化剂无水乙醇和聚桂醇在治疗静脉畸形过程中与神经损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以单次治疗中的硬化剂类型为分组依据,将436例静脉畸形患者分为无水乙醇治疗组和聚桂醇治疗组。比较两种硬化剂的治疗完成率和临床有效率,并分析治疗导致的神经损伤的相关情况。结果无水乙醇组成功率为98.1%,治疗有效率为94.7%;治疗期间11例患者出现了12次的神经损伤症状;随访3-12个月,所有损伤患者中7例恢复,2例部分恢复,2例未恢复。聚桂醇组硬化操功率为98.3%,治疗有效率88.4%,1例患者出现注射后相关区域麻木,2周后自行恢复。结论静脉畸形治疗中无水乙醇和1%聚桂醇注射液在治疗静脉畸形时都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无水乙醇注射更易引起神经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一种特殊的婴幼儿血管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2006年7月到2008年5月回顾了11例被诊断为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包括5例患儿的MRI和4例患儿的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结果 本组所有的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患儿肿物均未治疗而在1岁前消退.病灶外观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肿物呈紫色隆起,伴有肿物邻近部位静脉扩张(n=4);肿物颜色浅灰色,伴有肿物表面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肿物周缘发白晕圈(n=3);肿物紫色平坦,质地较硬(n=3).仅1例病灶质地柔软,肿物位置较深,表面皮肤颜色正常.肿物平均直径5.6cm.MRI和CTA表现和普通婴幼儿血管瘤相似,部分病灶在MRI上表现为均质性较差和更大的流空信号.结论 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出生时即已增生完全的特殊的先天性血管肿瘤,出生后消退迅速,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容易诊断,不推荐激进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一种特殊的婴幼儿血管肿瘤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科被诊断为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的12例患者(女性5例,男性7例,年龄18个月~26岁)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组织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病灶通常是单发性,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坦或高出皮面,平均大小约5 cm×6 cm.表面皮肤通常有较粗的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或边缘发白,皮温较高.MB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和普通婴幼儿血管瘤相似.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结节状聚集的小的薄壁的血管和较大的通常呈星状的中央静脉,小叶内血管壁衬以"钉头样"内皮细胞,有时可见小动脉和结节内血管或结节外静脉直接交通.病灶可轻易切除,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特殊的婴幼儿血管肿瘤,认识该类疾病将有利于防止误诊误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DSA下无水乙醇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颅面部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DSA下利用无水乙醇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在DSA下应用无水乙醇为8例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女性1例,男性7例,年龄11~50岁)进行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治疗分次进行(1~4次,平均2次),所有患者术后均获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初次治疗后8~24个月,平均12.1个月).4例患者术后进行了DSA复查(复查时间:初次治疗后2~6个月,平均4.3个月).疗效分别依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DSA复查病灶消退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8例患者应用无水乙醇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16例次,5例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87.5%.3例仍有残留病灶的患者,尚需进一步治疗.4例患者出现水泡、浅表皮肤坏死或一过性血红蛋白尿.所有的并发症无需治疗自行恢复,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下无水乙醇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可治愈颅面部动静脉畸形,且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并发症尚可接受.DSA下无水乙醇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有望成为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重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股四头肌挛缩症临床上非常少见,常误为软骨病或走路姿势不良而延误诊断和治疗。我们收治1倒,现报告如下。患儿,男4岁。病案号235679。1996年9月26日入院。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13个月独立行走时发现姿势难看,双下肢跛行,但无疼痛。随着发育症状逐渐加重。曾按软骨病、姿势不良等治疗无效。1995年夏经我院骨科门诊检查确诊为股四头肌挛缩症,行按摩,功能练习等治疗,症状无减轻反而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针法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局限型上睑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对17例上睑静脉畸形的患者(病灶范围0.5cm×0.5cm~2.0cm×1.5cm),依据临床表现、诊断性穿刺和磁共振确诊后,排除球后病灶.在病灶的两端,以22 G针头穿刺;在其一端注入少量无水乙醇,确认另一端针头有咖啡渣样血栓流出时,继续注入无水乙醇至病灶明显肿胀,皮肤无苍白时停止注射.达以下3条之一者为治愈:治疗前后磁共振复查病灶缩小80%以上;残余病灶过小;外观有明显改善或患者不再要求治疗.并观察色素沉着、皮肤坏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1~3次,平均治疗2.2次;无水乙醇平均用量为1.7ml(0.5~2.5ml),治愈者16例(占94.1%),获随访6~24个月,无复发.其中,色素沉着3例(占17.6%),2例于3个月后消退,1例在1年后仍未明显消退.所有患者未出现皮肤水疱、坏死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双针法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局限型上睑静脉畸形效果良好,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