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全民  才万 《新疆医学》2012,42(5):128-129
为了解我市卫生局直属、厂矿、民营口腔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及环境卫生情况,以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广大患者就诊安全,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以及  相似文献   
2.
3.
接触区破坏造成的垂直型食物嵌塞及牙龈乳头萎缩造成的水平型食物嵌塞,是牙周病的潜在发病因素,治疗比较困难。我们从1995年起,设计一种整体铸造支架——夹板式防嵌器,治疗食物嵌塞,同时进行松牙固定,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83例。男61例,女22例。年龄以45岁以上老年为多,均为由于牙齿过度磨耗或龈乳头萎缩,  相似文献   
4.
科主任在科室管理环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主任的管理水平、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残髓炎致病因素,总结经验,纠正失误,探求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32例(35牙)诊断为残髓炎的病例,采用再次失活或局麻下拔除残髓法,同时配合安抚、止痛、消炎,待症状消失后,依具体病情不同,分别再行根管治疗术或牙髓塑化术、干髓术,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复诊或随访观察.结果:32例残髓炎患者,在2-3年的随访中,除1例充填物脱落、3例牙冠劈裂、2例适应症选择不当、2例随访无回应外,其余患者无任何残髓炎症状,效果满意.结论:为防止残髓炎发生,应熟知各年龄牙髓腔的生理变化,保证干髓剂及塑化液的有效成分,根管充填前后应参照X光片,以免残髓滞留导致残髓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是WHO提倡的技术,是指不用机钻而用手用器械去除龋坏,用改进的玻璃离子材料充填,由于玻璃离子材料的开发和质量的改进,这种简单的治疗技术已广泛使用。现就将ART技术在基层连队使用情况及2年随访结果作一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方法在先天性唇裂手术单病种的运用,明确临床路径在唇裂患者治疗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文拟通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相关并发症等影响因素(应变量)与2009年1月~2012年6月共598例唇裂患者中的临床路径管理组(266例)采取10giStic回归分析并与常规治疗组(332例)进行对照,明确临床路径在先天性唇裂治疗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以上应变量(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相关并发症等影响因素为应变量)对,陆床路径组中的唇裂患者治愈影响较小,部分应变量对常规治疗组中的唇裂患者治愈影响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为其核心指标;临床路径应用于先天性唇裂,可以明显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学习贵刊于1980年第3期“Ⅲ号排石汤防治实验性肾结石的初步研究”一文,颇受教益。我院中西医结合病房按此方酌情增减成消石合剂(荆三棱2斤,蓬莪术2斤,赤芍2斤,虎杖2斤,金钱草6斤,川牛膝2斤,青皮2斤,枸橘2斤,皂角刺2斤。上药  相似文献   
9.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活动是一项特殊的科学技术活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卫生部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简称《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简称《办法》),确保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有序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属性,要求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过程中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托机关、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受理案件的其他司法机关以及与诉讼活动有关的人,都要正确运用条例的原则,并遵守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和其他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完善医疗纠纷的公正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正> 临床资料 患者,魏文平,女,14岁,84年6月因无上中切牙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1(?)1未萌,间隙不足,2(?)2前移且倾斜,结合X线检查。诊断为1(?)1低位,切缘朝向鼻底部,近180°翻转。 临床治疗经过及症状变化 首先行外科手术局部切开去骨暴露1(?)1切缘,见其与2(?)2切缘遥遥相对,反向平行,1(?)1舌隆突朝向唇面。当即在1(?)1舌隆突上贴拉钩,碘仿纱条压迫创面。一星期后,去除碘仿纱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