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201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甘露醇洗胃治疗有机磷中毒2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 1 991年 2月至 2 0 0 0年 5月对 4 68例误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患者中 2 86例应用 2 0 %甘露醇液洗胃 ,另 1 82例则进行常规清水洗胃治疗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86例患者中 ,女 2 3 1例 ,男 55例。其中轻度中毒68例 ,中度中毒 1 1 3例 ,重度中毒 1 0 5例。年龄最小者2岁 6个月 ,最大者 72岁 ,平均 3 4 8岁。服毒至就诊时间最短 3 5分钟 ,最长 8小时。另 1 82例误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全部常规清水洗胃 ,女 1 4 4例 ,男 3 8例。其中轻度中毒 67例 ,中度中毒 69例 ,重度中毒 4 6例。年龄最小者 5岁 2个月 ,最大者 65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常见口腔链球菌属与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及玻璃离子水门汀(GIC)之间的黏附力。方法 将光固化复合树脂和GIC样本表面梯度抛光,根据最终表面粗糙度不同分为300、200、100和10 nm组,使用AFM观察其表面形貌。采用先锋菌(血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和致龋菌(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制作细菌改性探针,通过AFM获得力-距曲线测量细菌与树脂和GIC样本表面的黏附力。对材料表面粗糙度测量值进行方差分析,细菌黏附力进行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同时采用Dunn’s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并对表面粗糙度与细菌黏附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加,细菌的黏附力增大,4种细菌的黏附力均在300 nm的材料表面达到最大值;在10和300 nm组的GIC表面,变异链球菌的黏附力由0.578 nN增加到2.876 nN。4种细菌在树脂表面的黏附力略大于GIC,先锋菌的黏附力略大于致龋菌,组间差异均在200和300 nm组时较明显。结论 材料表面粗糙度对细菌黏附力的影响较大,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GIC对细菌的黏附性较复合树脂低;材料表面粗糙度对致龋菌的影响小于先锋菌。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男性多于女性,严重影响了患者工作与生活.笔者根据聚丙烯生物材料在化学和生物学上较为稳定,组织相容性佳,其强度与柔软性佳,不易老化,极少出现异物反应的理化特性,采用0.3mm该材料网片,让腹股沟管前后壁纤维组织通过网孔生长,使腹横筋膜更易融合,从而达到修复腹股沟管的目的,且保持了原腹股沟管的解剖生理结构.腹股沟疝腹腔压力增高的病人,传统疝手术后张力大,通过聚丙烯网片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张力的减压作用进行前瞻性疗效观察和研究.笔者自1995年2月至2003年8月,对腹股沟疝无张力行聚丙烯网片修补19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1992年2月~2001年9月对582例犁状肌综合征患者中386例应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疗效显著。另196例则用泼尼松龙局部封闭,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86例患者中男性262例,女性124例。其中症状较重者122例,中等程度者185例,轻症者79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6岁,平均年  相似文献   
5.
口腔细菌黏附的机制是口腔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研究水平的提高,口腔细菌黏附机制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有了较大的进展.细菌表面的黏附蛋白和受体以及菌毛和胞外多糖都参与细菌间的共聚及细菌对牙表面的黏附.材料表面的获得性薄膜、粗糙度、表面电荷和疏水性等特性也能影响细菌的定植和黏附.本文就细菌和材料两个方面对口腔细菌黏附的机制及控制细菌黏附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