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无术中需转体外循环,无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无死亡病例。术后心绞痛全部缓解,住院天数12~21d,平均14.53d。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瘀补肾方对卵巢切除小鼠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3月龄雌性C57BL/6小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化瘀补肾方组各16只。模型组和化瘀补肾方组小鼠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12周,各组小鼠建立左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术后给予化瘀补肾方组小鼠化瘀补肾方灌胃,给予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小鼠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至骨折术后4周取材。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采用Micro-CT检测小鼠第4腰椎及左侧胫骨的骨密度,检测左侧胫骨最大应力,对左侧胫骨石蜡切片进行阿尔辛蓝/橙黄G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OVX后4周开始,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升高,并持续高于假手术组(P0.01)。骨折术后4周,模型组小鼠血清雌二醇和第四腰椎骨密度(BMD)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化瘀补肾方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和第四腰椎BMD高于模型组(P0.01)。Micro-CT三维重建显示,模型组左侧胫骨仍有明显的骨折线,骨痂生长不明显,化瘀补肾方组骨折线模糊,骨痂形成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BV/TV(P0.01)、Tb.Th(P0.05)和Tb.N(P0.01)均明显降低,Tb.Sp明显升高,化瘀补肾方组小鼠的BV/TV(P0.05)、Tb.Th(P0.05)相较于模型组则显著升高,但Tb.N、Tb.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胫骨的最大应力在骨折术后28 d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化瘀补肾方组小鼠胫骨的最大应力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阿尔辛蓝/橙黄G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和化瘀补肾方组骨痂组织处于塑形期,可见明显骨小梁结构,而模型组骨痂组织内见大量脂肪组织,骨小梁稀疏。结论化瘀补肾方能有效促进去卵巢小鼠的骨折愈合,改善愈合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切割bcl-2 mRNA核酶诱导人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范敏东  赵永同 《医学争鸣》2000,21(3):324-327
研究切割bcl-2mRNA核酶诱导胆管财亡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将合成的切割bcl-2mRNA核酶民真核细胞表达载体重组,并用重组后的载体转染人胆管癌细胞,通过光镜及扫描和透射电镜手段,观察转染后的胆管癌细胞,通过光镜及扫描和透射电镜手段,观察传染后的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1996~1998年,我院采用经腹切口摘取12例双侧输尿管结石,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52~68岁,平均60岁。其中4例为双侧中段结石,5例为一侧上段一侧下段,3例为一侧上段一侧中段,3例合并一侧肾结石,2例尿闭急诊行双侧输尿管逆行插管,1例插管失败经B超及KUB、CT诊断明确急诊手术,7例积水不重行ESWL治疗1~2次排石不佳,所有病例均常规行血液生化检查。除尿闭行双侧输尿管逆行插管失败急诊手术外,均有ivp和(或)双侧逆行肾盂照…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斑块与心脑血管阻塞性疾病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心脑阻塞性疾病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关系。方法 1995年10月至2002年7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49例行颈动脉检查。结果 检出颈动脉斑块者74例,未检出斑块者75例。有斑块者较无斑块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 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其内膜中层厚度亦呈增厚趋势。前者是造成脏器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颈动脉斑块的检测和治疗可作为心脑血管及CRAO疾病的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意外是一种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功能减弱和丧失。愈后不理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经多年的临床验证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针刺方法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赵永 《首都医药》2013,(12):18-19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愈合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及类型、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对350例颌骨骨折病例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术后1~6年的随访,按三个等级进行分类,随访结果三个等级分别为Ⅰ级98例占28%,Ⅱ级232例占66.3%,Ⅲ级20例占5.7%。下唇及眶下区麻木的160例中大都恢复正常(156/160),出现面瘫症状的17例则基本无改善。20例复视患者中有18例恢复正常。结论准确诊断,及时复位、固定,选择正确固定方式,防止感染,特别是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能有效提高颌骨骨折治愈率。感觉神经损伤比较容易恢复,而运动神经则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8.
王学海  赵永爱 《吉林医学》2014,(19):121-122
目的: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梗死经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心肌梗死经介入治疗之后的患者58例,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之后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对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再梗死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观察组的IL-6及MMP-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能够显著改善经介入治疗后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选择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治疗的存在腰椎间盘突出性疼痛的病人110例,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参照组,探究组采取针灸治疗,参照组选择针灸一般治疗举措,对比临床成效。结果探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疼痛评分都优于参照组,患者病情缓解时间也短于参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选择针灸治疗,起效快,治疗效果明显,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初步了解福建省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与犵狔狉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
来源于福建省结核病耐药性监测30 个监测点纳入的75 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菌株,行包含犵狔狉犃、
犵狔狉犅基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序列测定,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DNA 序列为参比
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5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56株氧氟沙星敏感株均未检测到犵狔狉犃基因发生
突变,19株氧氟沙星耐药株检测到16株(84.21%,16/19)犵狔狉犃基因发生突变,其中9株突变发生在第
91位密码子,4株发生在第94位密码子,3株发生在第95位密码子,发现Ser95Asn为新突变类型;所有
菌株均未检测到犵狔狉犅基因发生突变。结论 犵狔狉犃基因突变是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
制;犵狔狉犃基因的突变主要发生在第91位、94位、95位密码子上。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喹诺酮;犵狔狉基因;突变
中图分类号:R378.911,R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7 0641 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