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人工智能因为其医疗的属性而具备了特殊性,为了医疗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须重视其安全风险、伦理责任等方面问题。本文以口腔正畸为例,总结人工智能的特点及其在医学领域应用的特殊性,为正畸领域人工智能的规范化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尖牙上垂直矩形附件的位置及尺寸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垂直向及水平向脱位力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 利用3D打印技术建立测试尖牙脱位力模型, 将矫治器附件分成3 mm龈端组、3 mm切端组、5 mm龈端组及5 mm切端组, 测试不同附件的垂直向及水平向的最大脱位力值, 每组重复14次。结果垂直向脱位力测试显示:3 mm龈端组、3 mm切端组、5 mm龈端组和5 mm切端组的垂直向脱位力分别为(7.10±1.98) N、(7.39±0.41) N、(6.22±1.35) N和(6.38±0.70) N, 其中3 mm切端组与5 mm切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水平向脱位力测试结果显示:3 mm龈端组、3 mm切端组、5 mm龈端组和5 mm切端组的水平向脱位力分别为(3.40±0.34) N、(2.40±0.23) N、(3.85±0.24) N和(2.11±0.21) N, 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结论尖牙切端设计垂直矩形附件时, 3 mm附件的垂直向脱位力反而大于5 mm附件, 在尖牙的龈端设计附件其所获得...  相似文献   
3.
吮指、咬唇等不良习惯是造成临床前牙开耠的主要原因之一,虽大部分患者有改掉不良习惯的意愿,但习惯的作用往往使患者下意识地重复不良动作,很难彻底根除。传统唇挡丝矫治器因其在两唇挡丝之间有间隙,能够有效防止咬唇,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前牙转矩控制对取得理想的正畸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有特殊的施力方式及材料性能, 其对前牙转矩的控制有一定局限。因此, 探讨如何提高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中前牙转矩控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阐述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前牙转矩控制的方法,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前牙转矩控制的效率、难点以及增强前牙转矩控制的策略,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联合应用肌电图仪与咬合分析仪评价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术后的肌肉及咬合情况的变化。方法收集15例骨性Ⅲ类正颌手术患者及15例正常患者,病例组在正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进行BiopakⅡ肌电图仪与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同步测量,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除息止位外,术后6个月组肌电电位及总力显著高于3个月组(P〈0.05);术后1年组功能运动时主要活动肌肉的肌电电位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组(P〈0.05),正常组主要活动肌肉的肌电电位和总力显著高于术后1年组(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手术后1年中,肌肉及咬合功能逐渐增强,但变化不完全同步,且都不能达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总脱落率为17%(6/36).结论 本组骨粘接体的最大负载力可满足正畸支抗的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操作者在面部软组织数字化模型上进行虚拟定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 3名操作者,使用在电脑屏幕上对面部软组织数字化模型虚拟定点,以及在受试者面部实体定点两种方法,分别对20名受试者的面部软组织标志点进行定点.通过比较两种方法定点结果的一致性,以及不同操作者定点之间的一致性,评价在激光扫描所得面部软组织数字化模型上虚拟定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不同操作者之间的一致性检验表明,左右侧颧突点、左右侧眶下点、左侧鼻翼点和左右侧下颌角点的一致性小于0.9;数字化模型定点和实体定点相比,眉间点、鼻根点、鼻尖点、上唇突点和下唇突点,3名操作者两种定点方法之间差异的平均值≤2mm;左右侧鼻翼点,左右侧耳点和颏唇沟点,3名操作者两种定点方法之间差异的平均值>2mm且≤3mm;颏前点,左右侧颧突点,左右侧眶下点和左右侧下颌角点,3名操作者两种定点方法之间差异的平均值>3mm.结论 在面部软组织数字化模型上进行虚拟定点时,对于颏前点,左右侧颧突点,左右侧眶下点和左右侧下颌角点,建议使用标记物辅助定位后,再进行扫描及测量.  相似文献   
8.
对于轻中度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推磨牙向远中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随着隐形矫治器的不断发展,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改善磨牙关系,能达到很高的矫治效率。通过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曲面断层片,测量上颌第一、二磨牙的后移量及倾斜角度,发现牙齿的移动方式接近整体移动。文章就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的机制及优势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构建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模型, 为正畸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的正畸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2 894张, 构建数据集, 包括1 351例男性和1 543例女性, 年龄(26.4±7.4)岁。先由1名正畸专业主治医师和1名博士研究生(正畸工作年限分别为8和5年)进行人工定点, 测量头影测量项目并进行初分类, 再由1名正畸专业主任医师和1名主治医师(正畸工作年限均超过20年)进行核查, 内容包含8项骨性和牙性诊断分类。数据按7∶2∶1的比例分别纳入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使用开源DenseNet121网络(一种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模型。模型训练后, 使用测试集计算模型的分类准确性、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输出受试者工作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性能;输出热力图, 可视化模型关注区域。结果成功构建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模型, 其对1张头颅侧位X线片作出8项诊断分类平均需要0.112 s。其中5项诊断分类的准确性为80%~90%, 包括矢状骨面型、下颌发育、垂直骨面型、上前牙倾...  相似文献   
10.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显危害,可密切关注,谨慎正畸;若发生重度EARR,则建议先暂停正畸加力,观察3个月,等待牙骨质的修复。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临床医生对正畸EARR的认识,本文邀请了全国20余位口腔正畸及相关领域专家,基于文献分析与讨论,制定出此共识,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