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Anthogyr种植系统7年内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短期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5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Anthogyr系统种植修复的病例,共203例,随访1~7年,评价该系统手术及修复临床应用情况及疗效。结果7年种植320种植体,2颗种植体于术后9个月因无骨结合取出;随访观察1~7年,上部结构松动6例,崩瓷4例,食物嵌塞9例。种植体累积存留率达99.38%。结论Anthogyr种植系统临床操作简便,可获得稳定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含锌(Zn)活性涂层,并评价其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以机械抛光纯钛试样作为对照组(CP组);经MAO技术处理的纯钛涂层试样根据钙(Ca)含量不同分为高钙组(H-Ca组)、低钙组(L-Ca组),以及在低钙组的涂层中加入锌元素的低钙加锌组(L-Ca-Zn组)。每组32个试件。将4组试样材料与MG63细胞复合培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噻唑蓝(MTT)比色试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评价材料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α=0.05)。结果在实验检测期间,H-Ca组试样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矿化作用均优于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L-Ca-Zn组与H-Ca组可以看出,在实验检测初期H-Ca组试样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矿化作用优于L-Ca-Zn组;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L-Ca-Zn组试样细胞的增殖水平和ALP活性与H-C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L-Ca-Zn组和L-Ca组可以看出,在实验检测初期L-Ca-Zn组试样对成骨细胞的作用与L-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L-Ca-Zn组试样显示出较L-Ca组试样具有更好的提高成骨细胞活性的作用(P<0.05)。结论采用MAO技术制备的含锌活性涂层纯钛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分化及矿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的种植体植入位置对下颌后牙种植固定桥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利用三维机械制图专用软件UG7.0绘制不同种植体植入位置的种植固定桥有限元模型,分别为:A模型:4567;B模型:×567;C模型:4×67;D模型:45×7;E模型:456×;对每个模型都进行垂直向及斜向加载负荷,并利用Ansys Workbench12.0对各模型受力后Von Mises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载荷条件下,种植体骨界面Von Mises应力均集中于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处;斜向载荷下各模型Von Mises应力明显提高;单端固定桥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应力分布不均;双端固定桥应力分布较为合理。结论 种植固定桥修复应尽量避免单端固定桥设计,而双端固定桥两端基牙的支持力应相对均衡,45×7的设计方案应力分布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纯钛,对纯钛微观结构及纯钛与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纯钛试件不同时间的组均为实验组,不使用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的纯钛试件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X射线能谱仪(EDS)、电子万能试验机、体式光学显微镜对纯钛试件表面接触角、表面形貌、元素含量、纯钛与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以及粘接断面的断裂模式等进行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冷常压等离子处理的各实验组纯钛与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纯钛表面接触角变小,氧元素含量升高,表面粗糙度与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 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纯钛试件能在不改变其表面粗糙度及形貌的情况下,增强表面亲水性,提高表面氧元素含量,从而增强纯钛试件与氧化锆陶瓷试件粘接的强度。这为临床上使用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种植体钛基台后,增强钛基台与氧化锆陶瓷牙冠的粘接强度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PEO)技术处理钛表面后对成骨细胞(人成骨肉瘤Saos-2细胞)早期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PEO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多孔氧化钛陶瓷膜(PEO组),并以钛表面机械抛光处理(机械抛光组)及喷砂酸蚀处理(喷砂酸蚀组)作为对照,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粗糙度测试仪分析表面形貌.将Saos-2细胞接种于3组样品表面,通过对样品表面细胞形态、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检测,分析3组样品时Saos-2早期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应用PEO法可以在纯钛表面形成多孔结构.Saos-2在3组样品表面的黏附与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O组的ALP活性高于机械抛光组与喷砂酸蚀组(P<0.05).结论 PEO处理后的多孔钛表面能促进Saos-2的早期分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冠根比种植义齿修复下颌第一磨牙对种植修复体各部件及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9—12月在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完成。参照具有平台转移结构的韩国Dentium种植系统,在PRO/EWildfire5.0三维制图软件中绘制冠根比分别为1:1.5、1:1、1.5:1、2:1、3:1的5组包含相应基台、中央螺丝和烤瓷冠的种植修复体三维实体模型,进行垂直向及斜向加栽,运用AnsysWorkbench13.0比较各模型受力后VonMises应力分布情况及应力变化趋势。结果垂直栽荷下,各模型整体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在种植体颈部、基台、中央螺丝和牙冠均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不同冠根比的种植修复体Von Mises应力峰值变化不明显。斜向加载下,各模型最大Von Mises应力值明显增大,尤其种植体的唇颊侧颈部、皮质骨、基台、中央螺丝和牙冠的应力峰值增长明显,随着冠根比的增大各部分应力峰值明显增大。结论平台转换有效转移种植体一骨界面应力集中区,减少牙槽骨的吸收,但增大了基台及中央螺丝松动和折断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冠根比的平台转换结构种植义齿对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及应力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    建立平台转换结构种植义齿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种植体与基台、基台与螺钉、螺钉与种植体之间设置为摩擦接触,摩擦系数为0.3。冠根比分别为1∶1.5 、1∶1 、1.5∶1 、2∶1 和3∶1。分别进行垂直向及斜向加载,运用Ansys Workbench 14.0分析比较各组模型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布情况及应力变化趋势。结果    垂直加载下不同冠根比的各组模型整体应力分布较为均匀,Von Mises应力峰值变化不明显。当冠根比为1.5∶1时,种植体颈部出现最大应力值。应力集中区出现在种植体颈部与基台及基台与中央螺丝连接处;斜向载荷下,随着冠根比的增大,各组模型Von Mises应力峰值明显增大,冠根比为3∶1时种植体和中央螺丝的应力峰值约为1∶1时的3倍,其余部件约增大1倍。应力集中区与垂直载荷下相一致,但Von Mises最大应力出现在基台上。结论    在摩擦接触条件下,平台转换结构能够有效地转移种植体的应力集中区,减少牙槽骨吸收。在冠根比较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义齿斜向受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后纯钛表面性能变化及对成骨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以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纯钛片为实验组,未处理的纯钛片作为对照组。(1)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两组钛片表面的化学元素和价键状态,并应用静态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两组钛片表面的接触角。(2)通过MTT细胞增殖检测和划痕实验比较两组钛片表面接种的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和迁移速度。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实验组钛片表面TiO2和Ti-OH的相对含量百分比较对照组增加;实验组钛片表面的接触角为10.55° ± 0.94°,对照组钛片表面的接触角为46.68° ± 2.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且实验组钛片表面的接触角随着在空气中放置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大,2 h后趋于稳定。(2)实验组钛片表面的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和迁移速度均明显较对照组快(P < 0.05)。结论 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纯钛片表面后能增加其表面的亲水性,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可加快种植体植入后与骨组织的整合并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冷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纯钛片表面亲水性会在空气中迅速降低,因此须将处理后的种植体立即植入种植窝洞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冷常压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抗菌作用并观察其对P.g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CAP对接种在钛片表面的P.g进行处理,依据处理距离和处理时间将实验组分为5 mm 30 s组、5 mm 60 s组、9 mm 30 s组和9 mm 60 s组,对照组不进行CAP处理。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观察各组P.g数量的变化,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钛片表面P.g的形态和分布,并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处理前后P.g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CAP处理时间和处理距离对各组菌落数均有显著影响,且各实验组菌落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EM观察可见,随着CAP处理时间和距离的变化,菌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5 mm 60 s组和9 mm 60 s组细菌溶解、破碎,几乎观察不到完整的细菌形态;对照组仍为完整的短杆状菌体结构。TEM观察可见,通过CAP处理,P.g细胞膜断裂、模糊不清,细胞质外溢,可观察到扭曲和完全分离的膜结构;对照组P.g菌体超微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细胞壁、细胞膜及细胞质结构清晰。结论 CAP对P.g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并可引起P.g超微结构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处理时间、缩减处理距离有助于增强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