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种植体固定的钛网复合脱钙牙基质增高牙槽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种植体固定钛网同时植入脱钙牙基质(decalcified dental matrix,DDM)修复增高犬上颌牙槽嵴的可行性.方法 取1~2岁龄健康雄性杂交家犬6只,体重10~20 kg.拔除双侧上颌前磨牙,于2周后行改良延迟即刻种植手术.随机选取一侧为实验组,于第1、3磨牙将种植体植入固定钛网,将DDM植入钛网下;另一侧为对照组,不植入DDM.术后4、9及14周分别处死2只犬,行大体观察,摄X线片测量术后14周实际增高的牙槽嵴高度,并于各时间点行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学定量观察.结果 术后实验犬存活良好.实验组术后4、9周x线片观察示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4周钛网下和种植体周骨密度与周围无明显区别;对照组骨密度低,发生骨吸收.14周钛网升高高度,实验组为(1.93±0.24)mm,对照组为(-1.02±1.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术后4周,实验组DDM表面部分吸收,对照组种植体颈部周围有炎性纤维组织存在;9周,实验组有部分新骨形成,对照组炎性纤维组织向种植体根部及钛网下发展;14周,实验组DDM已基本吸收,形成成熟的骨小梁及骨皮质,种植体为骨性结合,对照组无新骨形成,为纤维组织充填.定量组织学研究显示,实验组种植体在新骨段和非新骨段的骨接触率之比约为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体固定的钛网复合DDM增高牙槽嵴术是治疗萎缩牙槽嵴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微创骨挤压技术经牙槽嵴顶抬高上颌窦底,同期种植修复上颌窦区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颌窦区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42例,颌窦剩余牙槽骨高度为6.6 mm(4.8~7.6 mm),进行微创骨挤压术抬高上颌窦底同期植入59枚Replace和BLB种植体,平均抬高上颌窦底3.7 mm(2~5 mm)。手术后6~8月进行上部结构修复术,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X射线检查观察牙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量改变及骨结合情况。随访期为12.5月(6.5~15.1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为98.31%,58枚种植体成功负载,骨结合状况良好,种植体稳定,无小良觉症状。1枚种植体术后40 d脱落。术中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穿孔率为3.39%术后当天与术后6月X射线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平均增加2.3 mm(1.8~3.7 m),边缘骨丧失平均为1.2 mm(1.0~1.7 mm)。结论应用微创骨挤压技术同期进行牙种植术,能有效治疗上颌后牙缺牙区上颌窦底至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病例,手术操作步骤简单,较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创伤要小,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BCT和全颌曲面断层片在上颌窦内提升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3例共70枚上颌后牙区种植体,术中均进行上颌窦内提升手术。拍摄术前、术后CBCT或全颌曲面断层片,分别计算和测量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距离,观察3个月后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结果:术前与术后当天X线影像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提升(2.43±1.2)mm,种植术后3个月,未发生骨结合检出率曲面断层为39.13%,CBCT为20.83%,经fisher精确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BCT获取术前影像、术后评价,更能有效地评估上颌窦区种植的手术风险,使上颌窦内提升术更加安全,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进,缩小实验操作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实验教学质量。方法 选取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2019级82名本科生作为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验课授课对象,将动物头颅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相关实验课中缝合、拔牙及唇裂等实验操作;课后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动物头颅的组织结构接近人体,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实验课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验课的兴趣,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结论 动物头颅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实验课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值得在口腔颌面外科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4岁,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双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术前曲面体层片示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和左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异常。拔牙术前检查见发现牙冠形态均正常,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阻力均较大,拔除后发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均为3根(2个颊根和1个腭根),离体下开髓均为3根管;左下颌第一前磨牙为融合3根,可见明显沟状凹陷;右下颌第一前磨牙为融合双根(图1)。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因颊侧2根舌向弯曲明显,拔除时颊侧2根折断。左侧下颌第一前磨牙离体下开髓,发现其近颊根和腭根融合,远颊根为单一根管。拔牙术后摄左右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根尖片,左侧上颌第二前磨牙疑3根影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Smac和Bax蛋白在慢性牙周炎龈组织中的表达,旨在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其在细胞凋亡中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慢性牙周炎测试组27人,健康对照组27人,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免疫组化检测Smac、Bax在龈组织不同区域的表达。结果:光镜观察慢性牙周炎龈组织中存在有凋亡细胞;电镜观察凋亡细胞中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慢性牙周炎龈组织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与健康组比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牙周炎组中Smac和Bax在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表达增加,与健康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mac、Bax二者的表达在慢性牙周炎龈组织具有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龈组织中有凋亡细胞存在;Smac、Bax的表达在慢性牙周炎组中呈明显正相关,表明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协同作用,这与牙周组织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7.
骨组织工程是再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是其关键。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人员对成骨细胞株的选择和培养、纳米材料的元素组成、表面形态、表面粗糙度及表面改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纳米材料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本文对近年来在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