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部位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指导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经螺旋CT诊断为牙源性囊性病变侵及上颌窦的患者,统计上颌窦前外、后、内、下、上5个壁被侵犯的比例。筛选其中有病理诊断者,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病种总结和鉴别诊断。结果:85例突入上颌窦的牙源性囊性病变中,侵及上颌窦下壁和后壁者最多。含牙囊肿、根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多见,有2例影像学诊断为成釉细胞瘤,但病理检查为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结论:牙源性囊性病变多侵及上颌窦后壁和下壁,需依赖影像、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三者结合,以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上颌窦牙源性囊性病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大型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病例,采用开窗减压后二期刮治手术治疗,开窗后配戴塞治器,分为负压及非负压引流2种。应用Mimics定量测量病变体积变化,观察新骨改建、上颌窦炎症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包,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囊性病变和最终二期手术前囊性病变体积是否存在差异,通过成组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塞治器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纳入研究,负压及非负压引流各10例。开窗前囊性病变体积为(25 993.81±13 611.78)mm3,减压后最终体积为(5 386.30±3 546.30)mm3,体积缩小率为(77.54±13.01)%,缩小显著(P<0.001)。11例病变体积缩小>80%,9例介于50%~80%之间。非负压吸引组体积缩小率为(72.75±14.16)%,疗效优秀率40%;负压吸引组体积缩小率为(82.33±10.29)%,疗效优秀率70%,...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磁共振(MRI)图像测量关节间隙,比较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青少年患者关节镜盘复位术前与术后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因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行关节镜盘复位术的青少年患者88例(137侧关节),在术前和随访MRI图像上对关节前、上、后间隙分别进行测量,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t检验、 χ2检验及Empowerstats软件中的广义相加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16.40±2.14)岁,术后平均随访(7.96±4.15)个月。术后1周,关节前间隙均值为(2.62±0.86)mm,上间隙为(4.42±1.01)mm,后间隙为(4.75±1.25)mm;关节上间隙及后间隙较术前显著增加,与随访时间呈负相关;前间隙显著减小,与随访时间呈正相关(P<0.05);术后髁突主导位置由中位(49.6%)变为前位(77.4%),并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而逐渐后移。结论: 关节镜术后1周,关节上间隙及后间隙显著增加;随着随访时间延长逐渐减小,术后1年仍显著大于术前。  相似文献   
4.
牙源性上颌窦炎不仅需要牙髓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更多时候还需要手术配合。手术既包括患牙根尖切除术以及口腔-上颌窦瘘修补术,也包括传统或改良的Caldwell-Luc手术、鼻内镜等涉及上颌窦窦腔的手术。本文就牙源性上颌窦炎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影像随访综合评价保存性手术治疗上颌窦后份牙源性囊肿的手术成功率,探讨其有效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施行保存性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和评价。两者评价均分为优、良、差3级,将优和良视为手术有效。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临床和影像评价的有效率是否具有差异。结果21例患者施行保存性手术,19例接受随访。随访期为3~31个月(平均14.4月)。术后1例患者发生感染,手术成功率为94.74%(18/19);2例出现暂时性面部和牙轻度感觉异常,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均无鼻窦症状及面部畸形和永久性面部麻木等并发症;1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术后7个月复发,重行保存性手术,随访11个月后无复发;螺旋CT复查见上颌窦黏膜腔有不同程度增大,窦壁有新骨形成,上颌窦炎消失或好转。结论保存上颌窦黏膜及骨板不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且有利于保存上颌窦的生理功能和黏膜腔体积扩大,保持上颌骨外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进行4种去骨拔牙法在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改良的纳入标准将55例患者的74颗牙定为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以X线平片和锥形束CT(CBCT)为依据,按不同的阻生牙情况,设计4种超声骨刀去骨拔除方法:术式1为整体去骨拔除,术式2为分块去骨拔除,术式3为去骨分牙拔除,术式4为牙骨一并拔除。记录去骨方式、手术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所有阻生牙均顺利拔除,4种去骨拔除术中,术式1为38颗牙(51.4%),术式2为18颗牙(24.3%),术式3为12颗牙(16.2%),术式4为6颗牙(8.1%)。平均用时为15 min(8-26 min)。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仅2例(2.7%)出现术后局部感染,予以引流、抗感染治疗,1周内痊愈。结论:本研究创立的4种超声骨刀去骨拔牙方法能顺利拔除所有类型的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且用时较短,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后缺损区组织瓣移位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至2010年8月武警总医院收治的64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和多个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组织瓣移位技术,在乳腺区段切除术后缺损区用残余的乳腺腺体组织、脂肪组织及皮肤组成的组织瓣进行填充,并分析组织瓣移位术后并发症及乳房外观效果。 结果64例患者施行乳腺缺损区组织瓣移位术后均达到乳房外观协调。病灶切除范围>1个象限、<2个象限者22例和多个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范围≥2个象限、<3个象限者2例,行组织瓣移位术后乳房外观基本良好,与健侧乳房对称;乳腺区段切除范围≥2个象限、<3个象限者21例,行组织瓣移位术后乳房外观变化明显,与对侧比较,有局部缺损表现且不对称;切除范围≥3个象限者19例,患侧乳房整体比对侧小,明显不对称。术后仅1例发生乳腺脂肪部分坏死,经微创旋切术取除坏死组织后治愈。随访时间达4~1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6年,患侧乳房、乳头均无凹陷,患者均满意。 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后缺损区组织瓣移位术是可行的,避免了全乳切除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位于腭骨水平板和前颌骨的高位埋伏多生牙,应用超声骨刀拔除该2颗高难度多生牙。重点阐述如何进行手术入路和去骨设计,在采用超声骨刀去骨,同期拔除2颗多生牙的同时,尽可能保存骨的结构解剖、形态,不损伤相邻健康恒牙,并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评价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牙源性上颌窦炎(OMS)是由牙源性感染和牙科手术等引起,多为单侧上颌窦炎,伴有鼻腔异味或有异常分泌物流出,且对传统上颌窦炎症治疗无效的一类疾病。认清上颌窦炎症的牙源性因素十分重要,如果仅仅治疗上颌窦疾病而忽略牙的诊治,会导致治疗失败。本文就OMS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作一综述,为其防治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