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冠部完全或部分骨埋伏下颌阻生智牙拔除中经改良三角形皮瓣二期缝合(modified triangular flapsecondary healing,MTF-S)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绍兴市口腔医院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患者207例,其中,A组86例为冠部完全骨埋伏,B组121例为冠部分骨埋伏。患者均为双侧阻生,先选择拔除其中一侧智牙并采用三角皮瓣一期缝合(triangular flap-primary healing,TF-P),2周后再拔除另一侧智牙,采用MTF-S缝合,将A、B 2组两侧阻生智牙依据缝合方法再各分为2个亚组,其中,A1、B1组采用TF-P,A2、B2组采用MTF-S。记录4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断根率、拔牙窝完整性;比较4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疼痛、肿胀和开口受限等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1、A2、B1、B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69±3.28)、(18.22±3.06)、(12.37±3.72)和(12.64±4.13) min,A1、A2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具有最佳促成骨能力的葛根素浓度以及与Wnt信号通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取3周龄的SD大鼠,分离培养BMMSCs,传至第3代后接种,改用含不同浓度葛根素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周,测定碱性磷酸酶与骨钙素的含量,评价葛根素的体外诱导成骨能力.用Elisa试剂盒测定Wnt5b的含量,评估葛根素的促成骨作用与Wnt信号通路的关系.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浓度组的细胞ALP、OCN和Wnt5b含量增加,10-5 mol/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高于其他浓度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葛根素能有效促进BM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以10-5 mol/L浓度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超薄贴面修复变异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要求对先天性牙体形态发育异常(锥形牙及过小牙)的前牙进行美学修复的患者41例共67颗变异前牙,确认患牙牙髓、牙周健康后行不备牙或少备牙(0.3~0.5 mm)超薄贴面修复,根据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USPHS),由2位医师分别评价修复后0.5、1、2、3、4年的美学修复效果。结果:在0.5、1、2、3、4年的追踪研究中,分别有0(0)、1(1)、3(6)、7(12)、11(18)例患者(贴面)失访,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00%、100%、98%、96%、91%。修复体完整性、颜色、边缘美学效果(密合度及是否着色)、贴面形态、半透明度、牙龈指数、牙齿敏感性、继发龋、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经4年的追踪检查,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在严重控制适应症和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的情况下,微创超薄贴面修复变异前牙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构建干扰型LRP5慢病毒(LV-LRP5),评估LRP5基因的干扰对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SLA)的种植体表面骨结合的影响。方法种植体表面进行SLA处理,构建LV-LRP5慢病毒载体,通过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检测转染效果。SLA表面处理种植体分为两组:LV-LRP5组和空白组。LV-LRP5的种植体周围注射shRNA病毒液,空白组常规种植。6周后取含有种植体的组织块进行硬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和评估新骨的形成,测量种植体-骨接触率和种植体螺纹内的骨密度来评价成骨的效果。结果 LV-LRP5能稳定转染BMSCs。种植体植入6周后,空白组种植体与新骨之间的接触较广泛,而LV-LRP5组种植体与新骨之间的接触较局限。LV-LRP5组的种植体-骨接触率及螺纹内骨密度均较空白组低,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6周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LA种植体表面干扰LRP5降低了种植体骨结合,该过程可能通过降低Wnt/LRP5信号系统或联结其他成骨信号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引导再生术在牙槽骨缺损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牙槽骨缺损牙种植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植骨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引导再生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牙槽骨密度、骨缺损高度,术区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龈退缩(GR)进行统计比较,对两组种植效果、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牙槽骨密度(656.47±93.67)HU、(655.23±92.47)HU,骨缺损高度(4.01±1.23)mm、(4.03±1.13)mm,植骨厚度(1.54±0.35)mm、(1.58±0.34)mm,成骨厚度(1.55±0.13)mm、(1.56±0.12)mm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牙槽骨密度(713.23±68.63)HU,植骨厚度(2.75±0.38)mm,成骨厚度(3.29±0.33)mm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骨缺损高度显著降低(P<0.05);术前,两组PD(5.6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患者种植义齿修复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器官移植后2年,且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的牙列缺损拟种植义齿修复患者6例,共计植入15颗种植体。观察术后伤口愈合、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免疫抑制剂浓度、种植体-骨整合及义齿行使咀嚼功能后种植体周骨吸收、牙龈健康状况等。结果:在为期3~10年的观察中,所有种植体均达到骨整合,2颗种植体术后伤口愈合欠佳,术后3年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未见明显变化,免疫抑制剂浓度有一定程度波动。2例患者义齿修复后第5年(肾移植后第9~12年)出现蛋白尿+及血尿++。义齿修复后第1、5、8年种植体周骨吸收分别为(0.81±0.19) mm、(1.02±0.29) mm、(1.54±0.37) mm,种植体周袋深度分别为(1.63±0.77) mm、(1.92±0.59) mm、(2.32±0.46) mm,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义齿修复后第5年有1颗种植体失去骨整合,7颗修复体因邻牙松动出现食物嵌塞。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症并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的情况下,器官移植患者可以行种植义齿修复,且可取得比较理想的远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上颌窦宽度及角度,评估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均行CBCT检查,测量上颌窦宽度、角度及根端骨吸收量。分析影响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因素,评估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预测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价值。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种植体根端骨平均吸收量为(1.81±0.26)mm,其中,49例≤1.81 mm,29例>1.81mm。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是影响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独立因素(OR:3.873、4.518,95%CI:1.594~9.412、1.859~10.97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及两者联合预测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AUC分别为0.764、0.742和0.908。结论: 上颌窦宽度和角度是影响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指标,两者联合预测术后骨移植稳定性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