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素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瘢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对儿童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及预防瘢痕形成的疗效。方法 对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预防性注射治疗的患儿473例,共行1514次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观察临床效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和总结。结果 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良好,有效率达100%,对关节部位瘢痕的挛缩有明显减轻和预防的作用。瘢痕疙瘩直接注射效果较差,手术切除术后,进行预防性注射可收到良好效果。其余手术后经预防性注射,无增生性瘢痕发生。注射期间28例出现早期Cushings综合征表现,停药半年后消失,随访5年以上,无生长发育异常。结论 小剂量激素局部注射是治疗和预防儿童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的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Medpor支架植入一期行儿童全耳再造术,以期获得更好耳廓的形态手术方式.方法:内含颞浅动脉的颞浅筋膜覆盖Medpor耳支架材料,耳背用残耳皮瓣覆盖,耳正面用全厚皮片覆盖,残耳下1/3修整为耳垂一期再造全耳.结果:2002年~2004年以该方法共完成11例全耳再造术,11例再造耳全部存活,与前期手术相比,再造耳廓结构清晰,形态更加逼真,耳颅角及耳轴线良好.结论:本改良手术能够一期完成全耳再造,再造耳形态逼真,易于存活,是一种理想的儿童全耳再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常见的附耳畸形表现为从耳屏到口角连线上的单个或多个肉赘,大多内含软骨,耳屏形态多数正常。但少数病例表现为耳屏处巨大肉赘,并伴耳屏不同程度缺损。此类病例如行单纯的肉赘切除,则术后耳屏缺损形态差。2000年至今,我科利用附耳软骨瓣折叠填充缺损的方法成形耳屏,修复此类巨大附耳所致的耳屏缺损畸形11例12侧,获得满意的形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支架行儿童全耳再造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20例儿童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全耳再造术的经验,以利于提高此项手术效果。方法2000~2004年,应用该支架施行全耳再造术20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14例。残耳大小1 cm×1 cm~6.3 cm×2.0 cm。Ⅰ期再造11例(Medpor支架置入、颞浅筋膜瓣与残耳皮瓣转移加全厚皮片移植);Ⅱ期再造9例(其中耳后皮瓣扩张法2例,Ⅰ期残耳旷置、Medpor支架置入、颞浅筋膜瓣转移加全厚皮片移植,Ⅱ期耳垂、耳屏成形7例)。结果Ⅰ期愈合17例,延迟愈合3例,Ⅱ期修复5例,取出支架1例。20例中1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月至3年。再造耳大小5.3 cm×3.2 cm~7.2 cm×5.2 cm,与健耳无明显差别;再造耳解剖轮廓显现较好,但质地稍偏硬,耳屏或耳垂需不同程度的修整。结论应用Medpor支架具有以下主要优点:⑴不造成其他部位的创伤;⑵手术时间缩短;⑶支架可与局部组织融合并稳妥固定;⑷支架无变形或吸收,组织排斥现象较少;⑸术后及随访显示,再造耳轮廓较为清晰、美观。该支架仍是目前儿童行全耳再造术较适宜的人工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拇畸形术前拇指正位和斜位X线表现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复拇畸形患儿355例(复拇指391个).男230例,女125例;年龄4个月~12岁3个月,中位年龄14个月;36例为双侧畸形.依据复拇畸形Wassel分型方法,患指包括Ⅰ型和Ⅱ型68个、Ⅲ型和Ⅳ型231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龄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治疗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选择3岁以下的患儿38例,采用锯齿状皮瓣转移分离并指,指背、掌侧矩形或三角形皮瓣成形指蹼,皮肤缺损区全厚植皮的术式,术后小夹板加强固定术指.结果:本组38例除10例出现皮肤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创面一期愈合;9例出现瘢痕孪缩:7例经术指小夹板固定及结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缓解,1例因术指屈曲明显而再次行瘢痕松解术,1例指侧瘢痕挛缩,轻度侧向弯曲,未行处理.随访6月~2年,除未处理的1例外,37例外形、功能良好,指蹼深度、宽度接近正常.结论:低龄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整复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股沟疝注射治疗后的手术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腹股沟疝注射治疗未愈患儿的手术,讨论术中注意事项,评价注射治疗的利弊。对13例注射治疗未愈的小儿腹股沟疝进行了手术补治。术中发现全部病例精索组织及疝囊壁纤维化、增厚、粘连,分离困难,手术损伤较重;3例输精管消失,1例医源性隐睾。注射疗法效果不确实,并发症较多,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8.
多指畸形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手部畸形之一,发生在拇指即复拇畸形,占多指畸形的90%,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复拇畸形表现多样,不仅影响正常的手部功能,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结合临床外观表现和拇指X线片资料,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分型和治疗方案。复拇畸形不是简单的多指切除,而是功能和外观的重建,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复拇畸形的研究文献综述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复拇畸形病因、分型、治疗及术后残余畸形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刘燕  傅跃先  唐开勇  朱进  邱林  田晓菲  甘立强  肖军 《医学争鸣》2009,30(18):1640-1643
目的:观察红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H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红花抑制兔耳HS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27只新西兰大白兔耳腹侧建立HS模型,每耳2块.建模后45 d开始对HS行注射治疗,1次/wk,连续注射4次.设立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低浓度红花(125 g/L)组、高浓度红花(500 g/L)组.注射后第2,4,6周分别切取8只兔耳HS及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每块组织CTGF蛋白的表达(CTGF蛋白面密度及平均吸光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每块组织CTGF-mRNA的表达.结果:注射后第2,4,6周,两种浓度红花组CTGF蛋白面密度、平均吸光度及CTGF-mRNA的表达均低于阳性对照及生理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高浓度红花组CTGF蛋白面密度、平均吸光度及CTGF-mRNA的表达为同时段所有HS组中最低(P<0.05).结论:高、低浓度红花均能抑制兔耳HS的CTGF的表达,高浓度红花的作用较低浓度红花强.  相似文献   
10.
背景:儿童与成人皮肤的生理特点存在差异,有必要制定适合儿童个体皮肤特点的全厚植皮供皮区的优化选则及切口设计方案。 目的:探讨儿童全厚植皮供皮区的优化选择及切口设计的最佳方案。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5-01/2007-12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完成。 对象:181例患儿,瘢痕挛缩畸形114例,先天性畸形37例,外伤皮肤缺损等30例。男105例,女78例,年龄4个月~14岁。 方法:对181例行全厚植皮术的患儿,针对皮肤缺损的部位、面积,结合患儿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择最佳的供皮区:①切口部位应尽可能隐蔽。②供皮后的供区创口应能完全缝合。 ③供皮区皮肤的质地应与受区相近。④受区条件欠佳时尽量选择皮肤较薄的供皮区。⑤供皮区创口要便于护理。⑥修复大面积创面可由多部位同时供皮。 ⑦分次手术皮源紧张时可由原供皮区二次供皮。并针对儿童不同部位供皮区的个体特点进行切口设计:①切口形状应能保证获取足够面积的皮片。②缝合后的切口形状应尽量呈曲线,并顺应皮纹或皮肤张力线。③应避免切口缝合后使临近器官或皮肤体表标志变形,移位。④切口应避开体毛生长区。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皮片的存活率及存活后皮片的质量。供皮区切口的隐蔽性、瘢痕性状,局部皮肤的正常生理特点有无破坏。 结果:171例移植皮片完全存活,32例发生表皮坏死,经换药痊愈,供皮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3年,移植皮肤性状良好,供皮区创痕呈线状,部位隐蔽。 结论:针对儿童个体特点进行全厚植皮供皮区选择及切口设计,可在保证切取皮片面积足够的前提下,使皮片质地尽可能与受区接近,且供区创口隐蔽,美观,符合生理及美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