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患者男, 19岁, 主诉牙齿不齐, "地包天", 要求矫治。既往史:出生时左侧唇腭裂、牙槽突裂, 分别于6个月及3岁时在外院行唇腭裂修复术, 未行牙槽突修复术。替牙后逐渐牙列拥挤, 出现反。患者无正畸治疗史, 无不良习惯, 无系统性疾病史。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发现人来源的骨髓细胞外基质能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并保持干细胞的特性。目的:初步观察人骨髓来源的细胞外基质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能力影响。方法:分离人正常牙周膜细胞及颌骨骨髓细胞,制备骨髓细胞外基质膜片。采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培养纯化人牙周膜干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取P2代人牙周膜干细胞与骨髓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共同培养,以普通培养基对照,采用CCK8法及细胞周期流式技术检测人骨髓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人牙周膜干细胞较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且细胞符合其生物学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生长状态良好。说明实验建立起的骨髓细胞外基质能够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是一种扩增干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发现充足的血供是骨组织修复与再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目的:应用血管内皮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出复合细胞膜片。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两种细胞直接共培养,经成膜诱导10 d后构建出复合细胞膜片并对获得的膜片进行大体、倒置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将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应用荧光标记液标记后,观察膜片诱导过程中两种细胞的分布及交流情况。对复合细胞膜片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观察其成骨分化能力。
  结果与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共培养成膜诱导10 d后可成功获得复合细胞膜片,两种细胞在成膜诱导过程中存在细胞间接触。获得的膜片由多层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构成,经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结果证实该膜片具有较强的成骨分化能力,为进一步将血管内皮祖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细胞膜片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骀患者在正畸过程中上下切牙牙根吸收的情况。方法:选取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骀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分别在初诊和正畸治疗去代偿后拍摄CBCT片。从矢状面上测量牙根长度,对比治疗前后牙根长度。筛选出存在牙根吸收的样本,总结牙根吸收后的形态类型。结果:所有切牙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牙根吸收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牙根吸收的牙齿,矢状向最长牙根长度和最短牙根长度有显著性差异。牙根吸收后的形态被总结为6种形态。结论: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在术前正畸去代偿后,切牙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其中上颌中切牙吸收尤为严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背景:细胞外基质可以在体外模拟细胞微环境,使干细胞在体外大量增殖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干细胞特性。目的:制备人骨髓细胞外基质并分析其结构成分。方法:取第4代人骨髓细胞培养14 d,在最后8 d换成膜诱导液,经脱细胞处理后制备人骨髓细胞外基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人骨髓细胞外基质表面形态。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脱细胞处理前后Ⅰ型胶原和二聚糖的变化。将人牙周膜干细胞接种于人骨髓细胞外基质、纤粘连蛋白包被的六孔板和普通培养板,比较不同基质对人牙周膜干细胞细胞形态和黏附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化学物理联合脱细胞处理可以获得结构完整的人骨髓细胞外基质膜片,Ⅰ型胶原和二聚糖在去细胞处理前后结构和含量无明显差异。接种在细胞外基质上生长的人牙周膜干细胞,按照细胞外基质的轨道有序生长,不同于原有细胞形态;相同时间人牙周膜干细胞在细胞外基质上贴壁数量较多。表明有效的脱细胞处理可以得到结构完整的细胞外基质网状支架,相关蛋白成分未因脱细胞而明显丧失,细胞外基质影响接种细胞的形态、促进细胞黏附。提示可利用细胞外基质模型模拟体内干细胞生长微环境,在体外获得大量高质量的成体干细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