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下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回顾148例患者28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和21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的CBCT影像,分析牙根和根管系统形态,采用Vertucci等提出的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结果 28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牙285颗,双根牙2颗。三根牙1颗;根管Ⅰ型占77.78%,Ⅱ型0.34%,Ⅲ型2.08%,Ⅳ型0.69%,Ⅴ型14.58%,Ⅶ型1.04%,Ⅹ型0.69%,C型2.78%。21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全部为单根;根管Ⅰ型占98.17%,Ⅴ型占1.83%。结论下颌前磨牙大多数是单根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具有较大的变异性。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类型主要是Ⅴ型,C型根管的检出率也较高。而下颌第二前磨牙多根管的发生率远低于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的分歧发生在根中或根尖1/3处。CBCT可用于下颌前磨牙复杂根管形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一种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6-12—2018-07期间,于56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共83个位点,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CBCT测量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 RBH),术中植骨,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术后即刻拍摄CBCT测量上颌窦底提升高度并观察窦底黏膜完整性。术后至少4个月完成修复,随访观察种植体存留率。结果:3个位点术中因上颌窦黏膜破裂改为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位点黏膜破裂率为3.61%。其余80个位点术后即刻CBCT显示其中5个位点上颌窦底黏膜破裂,位点黏膜破裂率为6.02%。80个位点中76个位点同期种植,3个位点延期种植,1个位点放弃种植。种植体直径为4.0~5.1 mm,平均(4.73±0.35) mm,长度为8.0~11.5 mm,平均(10.27±0.69) mm。上颌窦底黏膜未破裂的75个位点,术前RBH为0.88~9.27 mm,平均(5.57±1.91)mm;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为4.54~15.14 mm,平均(8.09±1.99) mm。手术至修复时间为4~15个月,平均(7.14±2.06)个月,修复后随访时间为1~20个月,平均(9.36±4.60)个月。2枚种植体于修复前脱落,1枚种植体于修复后脱落,总体种植体存留率96.25%。结论: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行上颌窦底内提升创伤小,相对安全可靠,短期种植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拔牙矫治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对其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8年5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0例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分为拔牙组(49例)和非拔牙组(31例),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拔牙组接受拔牙矫治,非拔牙组接受非拔牙矫治。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影像学检测、软组织测量值、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结果:治疗后,两组下颌骨长度较治疗前延长,拔牙组长于非拔牙组;PNS-UPW、SNA较治疗前升高,拔牙组高于非拔牙组;SNB、ANB较治疗前降低,拔牙组低于非拔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上中切牙倾角、下中切牙倾角、UL-LL较治疗前降低,非拔牙组上中切牙倾角、下中切牙倾角升高,拔牙组低于非拔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Sn-UL、LL-Sm、SPP-SPPW较治疗前升高,拔牙组高于非拔牙组(P<0.05)。治疗后,拔牙组H-FH、H-MP较治疗前升高,非拔牙组H-FH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非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