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跳高技术教学中通常有“顺向”与“逆向”两种方法。我们于1995年10月~1996年4月研究了跳高架练习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跳高架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有较大的优越性,是一种比较符合普通高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苏州大学物理系95级男生24人为对照组,工学院95级男生25人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均未学过背越式跳高。1.2 研究方法:1.2.1 教学前对两组学生的身高、体重、100米跑、立定跳远进行统计处理,经t检验,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见附表)[1]…  相似文献   
2.
下颌骨喙突骨折复位与坚强内固定7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喙突骨折复位与固定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腮腺手术切口,翻瓣后显露面神经颧支及上颊支,在其间作切口直达骨折处,在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的喙突。结果: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一周影像学检查骨折复位良好,2周后张口恢复正常,无面神经损伤。结论:腮腺手术切口入路应用于喙突骨折的复位固定,减少了复位难度,提高了手术质量,且术中出血少,不易损伤面神经分支。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因嚼肌间隙感染住院病例。152例男性104例,女性48例,男:女为2.16:1,发病年龄以21—40岁年龄组最多,占61.2%。二、临床表现及病程典型症状是在嚼肌的深面,下颌支及下颌角区域肿胀,98例(64.5%),而波及面颌部的有54例(35.5%)。重症病例肿胀范围波及整个腮腺嚼肌区58例(35.1%)。发病时间1—7天89例,8—15天33例,16—30天14例,1—5个月12例,6个月以上者4例。三、嚼肌间隙感染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颌面部外伤合并上下颌骨骨折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85例,男性55例,占67%,女性30例,占33%。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5例,坠落伤12例,撞击伤8例。骨折类型:闭合性骨折45例,占52.9%;开放性骨折14例,占15.8%;单发性骨折12例,占14.1%;多发性骨折14例,占15.8%。骨折部位,以下颌骨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探讨一种快速、高效的上颌窦底垂直高度增加骨的方法。方法:将需行上颌窦外提升的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实验组采用传统的骨诱导剂(地塞米松、β磷酸钠、维生素C)+人工骨粉填充上颌窦底;对照组采用人工骨粉填充上颌窦底,分别在术后即刻、术后1周、1月、2月、3月、6月拍曲面断层X线片,了解骨生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X线片测量后作两组患者上颌窦增高值的比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影像学检查发现实验组成骨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实验组在3月时基本上即为成熟骨影像资料,对照组在3月时成熟骨基本形成,中间部分有少量低密度影,约占总面积15%,定位影像测量数据显示,实验组术中上颌窦底骨量平均增高11.0333 mm,对照组为10.0444 mm,统计学比较显示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传统成骨诱导剂+人工骨粉提升上颌窦底的方法,在快速成骨及成骨的有效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人工骨粉上颌窦底填充法。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近年来试制一种复方左旋咪唑膜剂,作为治疗复发性口疮的局部用药,收到了一定的疗效。治疗按照溃疡面积大小取材,行口腔内隔湿,将膜剂贴敷于溃疡面上,每日1~2次。一般病人用药后3分钟左右感疼痛减速或完全止痛。对单个渍疡,连续用药  相似文献   
7.
近5年来,在我院诊治的涎腺癌患者中的涎腺磷状细胞癌,低分化腺癌临床分期Ⅳ及已侵犯神经与淋巴管的涎腺癌,在行原发灶扩大切除的同时,施行同侧颈淋巴组织清扫术,经过近3年的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颧骨颧弓联合骨折手术中,探寻一种优于头皮冠状切口的手术进路。方法:改良耳颞手术切口,用于颧骨颧弓骨折开放复位病例35例,观察该手术进路的术区显露程度,术中出血情况,术区皮肤弹性及神经功能情况,了解患者对手术切口的满意度。结果:35例患者均可显露整个颧弓上部及眶外侧缘,满足颧骨颧弓联合手术的显露需要,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没有出现颞区麻木及面瘫症状,术后半年皮肤弹性良好者33例,达94.29%。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100%。结论:改良耳颞手术切口优于头皮冠状切口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9.
患者:彭某某,男,15岁。患者自出生至八岁,未见口内上下乳牙萌出,曾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口服“钙片”等治疗。从八岁以后开始萌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