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效果.方法 将72例牙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碘甘油)和对照组(甲硝唑缓释药膜),各36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两组治疗后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隐裂牙的不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取得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0例患者78颗隐裂牙进行临床分析,进行调(牙合),隐裂直接充填术,根管治疗术,带环粘固术,全冠修复等综合治疗。结果:经过3年跟踪随访,隐裂牙治疗成功率为89.7%。结论:定期口腔保健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核材料修复后的牙齿经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边缘微渗漏的情况。方法:将90个大小相似的完好前磨牙,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对离体牙进行铸造金属全冠及固定尺寸的Ⅱ类洞牙体预备后,分别用3种不同的核材料(树脂、银汞合金、铸造合金)充填窝洞。常规方法铸造镍铬合金全冠,用3种不同的粘结材料(聚羧酸锌、玻璃离子、树脂C&B)进行粘固。温度循环、染色、包埋后,标本片切,镜下观察冠边缘及核下微漏情况。结果:银汞核与树脂核下微漏小于铸造核(P〈0.05),树脂粘结剂抗微漏性能优于聚羧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粘结剂(P〈0.05)。结论:树脂粘接剂抗微漏性能优于玻璃离子与聚羧酸锌粘结剂。树脂核在预先对粘结面处理后,其抗微漏性能与银汞核近似,优于铸造合金核。  相似文献   
4.
李军  李小菊  王丽泉 《现代保健》2012,(14):162-163
孕激素在女性的生理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均集中在全身方面,对口腔方面的研究尚少。本文就孕激素的生物学特性、孕激素在口腔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68例(患牙142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并记录牙周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患牙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和牙齿松动度(TM)情况。结果牙周基础治疗6个月后,PD、CAL、BI、PLI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的牙齿松动程度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减少PD、CAL、PLI,有效控制牙龈出血,明显改善牙齿松动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牙髓炎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一次性根管充填,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管充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一次性根管充填可以进行慢性牙髓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跟腱断裂以运动性损伤居多,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我院自1995~2004年共收治跟腱断裂病人35人,应用跖肌腱编织缝合法(改良Besworth缝合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核材料修复后的牙齿经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边缘微渗漏的发生率及程度,为临床选择合理的粘接材料、桩核材料及其配伍提供依据.方法:将90颗大小相似的完好磨牙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分别为银汞核树脂粘接组、银汞核聚羧酸粘接组、银汞核玻璃离子粘接组、铸造核树脂粘接组、铸造核聚羧酸粘接组、铸造核玻璃离子粘接组、树脂核树脂粘...  相似文献   
9.
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是当今治疗口腔癌的四大手段,手术治疗口腔癌时所行术式一般为原发灶扩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游离皮瓣移植术.对术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为促进切口愈合及预防感染,常经鼻饲管给予胃肠营养.由于口腔颌面部手术多数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为避免影响全麻气管插管与术野暴露,术前、术中一般都不留置胃管,但临床上病人常因术后伤口肿胀引起的咽腔狭窄、全麻气管插管后导致的咽部水肿,以及口腔、颈部有较大缺损影响吞咽功能,而不能很好地配合护士插胃管,为常规置管方法带来一定的困难,且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术后置胃管的时机尤为重要.本研究拟探讨口腔癌术后胃管置入的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胱抑素C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