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咽旁颞下窝肿瘤的外科治疗及局部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咽旁颞下窝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为咽旁颞下窝肿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利用9个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标本,对咽旁颞下窝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像,同时结合7例临床咽旁颞下窝肿瘤患者,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行耳前、下颌下切口手术切除肿瘤。结果以翼外肌上下头为参照,其浅及深面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7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结论对于边界相对较清楚的咽旁颞下窝肿瘤,淖纯耳前、下颌下切口可完全顺利切除肿瘤。熟知咽旁颞下窝的解剖层次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近发际缘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2009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应用近发际缘切口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均无感染,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正常,无面神经颧支损伤出现。结论近发际缘切口损伤较小,可避免传统冠状切口的一些不足,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涎腺导管癌细胞,为进一步研究治疗涎腺导管癌奠定基础。方法:对原发于腮腺部位的导管癌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并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FCM)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细胞角蛋白(CK)、巨囊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雄激素受体(AR)特异性抗原标记物的表达,对涎腺导管癌进行形态学检查和鉴定。结果:涎腺导管癌体外培养细胞呈多边形,不规则,有突起,异倍体明显。细胞的生长曲线有明显快速生长期。肿瘤性细胞CK、GCDFP-15、AR阳性表达。结论:涎腺导管癌细胞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发生于颌骨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经诊治的3例颌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结果颌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为局部肿瘤块,界限不清.肿瘤由梭形的肌纤维母细胞和炎症细胞组成.结论颌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术后补充放疗,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腹壁下动脉的走行及其与腹直肌的关系,为临床使用下腹直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0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中国人成人标本,模拟手术方法制备下腹直肌皮瓣,同时对腹直肌及腹壁下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并摄像,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量。结果腹壁下动脉的起始外径为(2.58±0.60)mm,主干长度为(85.87±14.90)mm,穿支血管向脐周方向集中。结论腹壁下动脉走行恒定,起始外径较粗,下腹直肌肌皮瓣和穿支皮瓣均较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rmor,IM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原发于颞下窝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更为罕见呲。近期我院收治l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游离下腹直肌瓣血管蒂可靠,变异少,允许实施所谓的"双组手术",可以制备成肌皮瓣,还可制备成不携带肌肉的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2]。制备不携带肌肉的穿支皮瓣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