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骨髓和淋巴结微环境对人舌癌细胞SCC-9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微环境与SCC-9共培养体外模型,分为5组:SCC-9单独培养组(对照组),SCC-9+Balb/c小鼠骨髓共培养组,SCC-9+Balb/c小鼠淋巴结共培养组,SCC-9+Balb/c裸鼠骨髓共培养组,SCC-9+Balb/c裸鼠淋巴结共培养组。采用直接计数法分别于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检测SCC-9的数量。结果:利用Transwell小室成功构建骨髓、淋巴结微环境与SCC-9共培养体外模型。计数结果显示,SCC-9在Balb/c裸鼠淋巴结共培养组中的增殖程度高于其他4组(P<0.05);在Balb/c裸鼠骨髓,Balb/c小鼠骨髓和淋巴结共培养组中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抑制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微环境可能通过不同的肿瘤休眠机制,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休眠,最终被动形成淋巴转移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易感及转移密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方法:选择10例晚期OSCC患者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组织,24个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样本,提取DNA,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口腔癌发生及转移的易感基因.结果:聚类运算后,将样本分为病例组(原发灶+转移灶)和健康组进行关联分析,初步分析得出622个SNP相关位点,经多重校正,确定2个SNP有意义(P<0.05),查询NCBI数据库Gene确定了为HLA-B基因和C19orf45基因.结论:HLA-B基因和C19orf45基因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有、无槟榔咀嚼史的口腔癌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并与槟榔碱诱导小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模型的肝脏损伤比较,探讨槟榔碱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有、无咀嚼槟榔史各50名口腔癌男性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肝功能指标差异;将45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停药组、不停药组,每组15只。配制1000mg/L槟榔碱溶液分别持续自由喂养停药组、不停药组2周后,停药组改用实验室灭菌水自由喂养2周,不停药组继续槟榔碱溶液喂养2周;对照组用实验室灭菌水自由喂养4周。检测各组小鼠不同时间段上述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无咀嚼槟榔史患者相比,咀嚼槟榔的肝功能指标AST、TBIL显著升高(P<0.05),ALT、ALP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停药组和不停组随用药时间增长,ALT、AST、ALP显著升高(P<0.05),而停药组停药2周后ALT、AST、ALP显著下降(P<0.05),TBIL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显示肝脏均出现损伤,但不停药组小鼠损伤更为明显。结论:槟榔的成分对肝脏有损伤,其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槟榔碱。  相似文献   
4.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表现为慢性损伤过程中胶原蛋白异常聚集、血管闭塞的炎症性纤维化过程。OSF使患者张口受限、吞咽困难,且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血管生成不仅是逆转纤维化与组织修复的关键机制,而且被认为在各种病理状况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血管生成对于改善OSF组织纤维化具有一定的疗效,其有利于OSF中胶原蛋白的代谢以及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从而逆转组织纤维化。但最近研究表明促纤维化组织血管生成可能增加潜在的癌变风险。目前在血管生成与OSF纤维化间相关性研究甚少,本文就OSF中血管变化、OSF中血管生成机制以及血管生成与OSF纤维化间的可能作用及其潜在的风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鼠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早期、中期、晚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胶原堆积的变化关系,探讨MVD变化对小鼠OSF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正常口腔黏膜、OSF早期、中期、晚期MVD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Ⅰ,Col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Ⅲ,Col Ⅲ)的变化情况。结果:病变区域MVD出现短暂增加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早期组MVD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和OSF中期、晚期组(P<0.05),中期、晚期组MVD均低于正常口腔黏膜和OSF早期组(P<0.05)。Col Ⅰ的表达量与MVD变化相反,在正常组、OSF早期、中期、晚期组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 Ⅲ的表达量与MVD变化无直接关系,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SF局部缺血可能会加重Col Ⅰ堆积,促进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提示增加局部血运微循环,也许能达到治疗OSF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