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质糖基化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通过赋予蛋白质各种结构和功能特征而在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唾液作为一种获取简单且无创的生理物质,包含有来自血清、龈沟液、口咽黏膜分泌物的成分。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唾液的认识被不断更新。研究发现,唾液蛋白质可以作为一些疾病的诊断指标,唾液中蛋白质糖基化修饰也与多种疾病状态密切相关。本文就唾液蛋白质糖基化及其与全身和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牙周炎是一种以牙菌斑生物膜为始动因子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机械清除牙菌斑是目前治疗牙周炎的主要手段。然而,在某些牙周组织病变中,器械不易到达感染部位,且口腔内其他部位的微生物可再定植于牙周袋。此外,当患者处于急性炎症期或牙周手术后暂时不能行口腔卫生措施等情况时,配合局部抗菌药物可取得更好疗效。聚维酮碘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可快速杀灭牙周病原体,促进创口愈合,毒性低且不会导致耐药,是一种有潜力的牙周局部用药。文章就近年来聚维酮碘在辅助治疗牙周炎方面的研究和现状做一综述,为牙周炎的药物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生物膜是黏附在固体表面,包裹在自身产生的胞外多聚基质中的细菌群体。生物膜的形成和发展包括细菌的黏附、繁殖和分散。附着于某表面的生物膜将其中的细菌释放、分散到周围环境以传播到新的位置形成新的群落即生物膜的分散。生物膜分散是生物膜生长发展周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起到重要的传播作用。对许多致病菌而言,生物膜的分散能使生物膜的细菌转化为浮游状态,促进感染的扩散。生物膜的形成能提高细菌对抗微生物剂及宿主防御反应的抵抗力。在口腔中,口腔微生物能附着于口腔组织及修复体表面形成生物膜。人类龋病、牙周病是口腔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它们的发生与生物膜密切相关。生物膜分散机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促进生物膜分散的新制剂可能成为攻克生物膜感染又一靶点。分散物质的临床意义和可能的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对口腔中能促进生物膜分散的分散物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段丁瑜  李妍熹  姚洋 《重庆医学》2022,51(6):1070-1073
口腔种植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无论是应用于部分缺牙还是全部缺牙的病例,都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而口腔种植学教育作为促进口腔种植学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值得关注的一环。该文就口腔种植学教育的发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在不同细菌密度的浮游状态及生物膜状态时对甲硝唑的敏感性变化。初步探讨细菌密度在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抗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甲硝唑对牙龈卟啉单胞菌106CFU·mL-1和109CFU·mL-1菌悬液(与生物膜细菌密度相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96孔板中形成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分别测定甲硝唑对完整生物膜及生物膜悬液的MIC和MBC。结果甲硝唑对106CFU·mL-1菌悬液的MIC和MBC分别为0.063、0.125 mg·L-1;对109 CFU·mL-1菌悬液的MIC和MBC分别为25、50 mg·L-1;对完整生物膜的MIC为25 mg·L-1,MBC>125 mg·L-1;对生物膜悬液的MIC和MBC分别为25、125 mg·L-1。结论甲硝唑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受细菌密度影响,细菌密度越高,对甲硝唑的抗性越大;细菌密度在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对甲硝唑的抗药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生物膜中胞外基质及生物膜的完整性对生物膜抗药性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巨噬细胞是人体固有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识别、吞噬、清除细菌及外来异物的功能。牙周炎是一种以牙龈炎症和牙槽骨丧失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病因。目前已经明确,牙周炎的组织破坏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应答引起的,巨噬细胞作为宿主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巨噬细胞在炎症消退过程中亦扮演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巨噬细胞在炎症的发生、发展及消退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总结了其在牙周炎发展及治疗中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慢性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的进展过程中,持续性的抗原刺激会导致T细胞耗竭.耗竭T细胞的效应功能会在疾病进展过程中逐渐出现障碍直至丧失,从而影响机体对疾病的有效控制.T细胞耗竭的机制以及通过逆转耗竭T细胞来治疗慢性感染性疾病和肿瘤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耗竭T细胞的主要特点、耗竭现象的逆转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牙龈组织中是否存在β防御素-4(hBD-4)及其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健康牙龈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例牙龈组织标本hBD-4蛋白水平的分布;提取组织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检测30例牙龈标本中hBD-4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18例牙龈样本中有13例检出hBD-4;real time RT-PCR检测结果显示,30例牙龈组织中4例样本检测出hBD-4表达。结论 hBD-4在健康牙龈组织中有不同水平的表达和分布,可能在维持牙周组织健康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在人工牙根面上随培养时间变化形成单菌种、双菌种和三菌种生物膜的能力,期望在体外建立龈下菌斑生物膜模型。方法培养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茵和具核梭杆菌试验菌株,制备胶原包被羟磷灰石的人工牙根面,在人工牙根面上培养形成试验菌株的单菌种、双菌种和多菌种生物膜,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三种试验菌株分别在培养24、48和72h后形成单菌种、双菌种和三菌种生物膜的情况。结果单独培养24h的血链球菌在人工牙根面上形成的完整生物膜,具备三维立体结构;培养48和72h后,细菌密度逐渐增大,生物膜更加成熟。单独培养48h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形成的完整生物膜,具备三维立体结构;培养72h后,细菌密度有所降低。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培养24h形成的完整的双菌种生物膜,具备三维立体结构;培养48和72h后已看不出完整的生物膜结构,两菌的数量大幅度降低。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在培养24h时形成的较完整的三菌种生物膜,初步具备三维立体结构;三菌中,血链球菌、具核梭杆菌所占比列远大于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48h后,三菌种生物膜更加成熟,牙龈卟啉单胞菌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此时的生物膜已具备三维立体结构;培养72h后,三菌种仍保持较完整的生物膜结构,但数量均有所下降。结论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在培养24h时间点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单菌种、双菌种和三菌种生物膜结构,故在今后建立龈下菌斑生物膜模型时可选取24h这一时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