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羟基聚磷酸钙钠是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材料,它具有与骨组织进行能量与物质交换的能力,骨于骨组织缺损的修复。目的:考察HPA植入骨组织后其界面形成情况。方法采用鼠胫骨内植入HPA,光镜下考究其组织反应情况,并与羟基磷灰石和钛合金引起的组织反应相比较。结果:发现不同种类的生物材料直接影响界面区早期的组织反应,HPA比产早地引起了新骨形成,结论HPA一种理想的骨组织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羟基聚磷酸钙钠(Hydroxy-poly(calcium natrium phosphate),HPA)与聚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iric ester,PHB)膜联合使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采用HPA充填狗股骨人工缺损区,同时覆盖PHB膜,与PHB膜覆盖及空白对照作比较,通过组织形态学及定量检测,观察1周、1、2、3个月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HPA与PHB联合用组,2个月内骨密度及形态优于PHB组,3个月后二组相当,均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HPA与PHB联合使用,可早期获得骨缺损修复强度与外形并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ectodermal dysplasia,ED)是一类由胚胎外胚层发育而来的组织和结构发生的一种遗传性系统性疾病的统称,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齿发育不全或者是先天性牙齿缺失、牙齿形态异常、颌面部发育畸形等。近年来,由于能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舒适度,口腔种植修复逐渐成为ED患者的理想选择。但患者年龄小、骨量缺失和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给种植修复带来很大的困难。文章就ED患者种植修复的难点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中的决策做参考。  相似文献   
4.
钛膜引导种植体周围组织再生的形态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在其每根股骨的中段制备两个直径3mm的骨缺损,植入1.5Xllmm的圆柱状钛钟植体,使种植体与原合之间形成一定间隙,在其中一个种植体表面覆盖钛膜,另一个不覆盖作为对照。并在种植区邻近肌肉内将钛膜常规埋植。分别于术后2,3,4周处死动物,作肉眼、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肌肉内钛膜植入区无炎性反应,其周围的纤维组织结构及细胞随时间增加而成熟术膜覆盖的种植体周围无来自种植窝外的纤维组织,而在无钛膜覆盖的种植体周围,种植窝外的纤维组织向间隙内生长;与对照部位的同期相比,实验部位的种植体周围的成骨反应较明显,在骨皮质表面及内侧的新骨生长较早、较快。说明钛膜有引导组织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聚羟基丁酸酯(PHB)膜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狗下颌骨即刻植入种植体的颊侧形成骨缺损,覆盖PHB膜,与钛膜及空白对照比较,术后1、2、3个月分别取标本,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四环素荧光标记方法观察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PHB膜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组有更多的新生骨充填,加速了骨再生过程,与钛膜组类似。结论:PHB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CBCT及临床检查的方法评价骨劈开、骨挤压联合GBR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BCT检查术前牙槽骨的形态和骨量,唇舌向牙槽骨厚度介于2.5-4mm的病例适用这种技术。方法如下:使用1.0mm细钻针作为引导钻沿种植体拟植入方向钻入所需深度,然后使用骨劈开器沿钻孔方向劈开牙槽嵴,使用BICON手用扩孔器械逐级备洞,并挤压劈开的唇侧骨板,收集自体骨骨屑,同时撑开牙槽骨增加宽度,植入种植体。在骨质缺损区暴露的种植体表面和较薄的唇侧骨板表面先铺放获得的自体骨屑,然后再铺放人工骨粉,最后以胶原膜覆盖植骨区。6个月后,CBCT复查,完成修复。随访2年。结果:40例患者接受了这种骨增量技术治疗,共植入56颗种植体,均获得成功,平均增加牙槽骨宽度3.5mm。讨论:牙缺失后常常造成骨量不足,单一技术的运用不能获得良好的骨增量效果。骨劈开、骨挤压联合GBR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微创骨增量技术,获得了肯定的临床效果。结论:骨劈开、骨挤压联合GBR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是一种有效的骨增量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质粒载体pDC316bFGF-IREs-EGFP,将bFGF基因转移至MSCs中,再移植到种植体周围,为寻找一种新的促进种植体周骨界面形成的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犬BM-MSCs,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分化能力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pDC316bFGF-IREs-EGFP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犬骨髓源MSCs.再将其与藻酸钙凝胶复合移植到种植体周围,4周后通过大体、放射线、Micro-CT及组织学观察缺损再生情况.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再生速度明显快于未转染bFGF的MSCs移植组.讨论和结论:pDC316bFGF-IREs-EGFP转染的MSCs可以提高骨形成的效率,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种植体值入成功的关键在于种植体有足够的长度并与周围骨组织形成良好好的骨融合,这就要求种植体周围有 骨组织支持。上颌后牙区因上颌窦的存在及骨质疏松,加这牙槽骨的吸收,不仅使上颌窦底骨高度降低,难以取得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同时种植体易皮上凳窦粘膜进入窦腔,引起感染导致种植失败。因此该区域一直被视为种植的危险区,其远期的种植成功率很低。。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生物膜技术同时应用于这一区域使得种植成功率大大提高,成为常规修复的安全区域,也为大多数无牙颌患者的种植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就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移植材料的选择、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不同骨质条件中、达到骨整合时(40%的骨结合率),不同直径的8 mm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为短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6种不同直径的8 mm种植体在Ⅰ~Ⅳ类骨质条件中,受垂直和侧向力时,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值大小及分布规律.结果 在~Ⅳ类骨质中,无论垂直或是斜向加载,应力值随着种植体直径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种植体直径3.3~5 mm时,最大应力值大小变化较为明显(曲率约为-1);种植体直径5.5~7.1mm时,变化趋于平缓(曲率接近0).另一方面,随着骨质密度降低,种植体骨界面的最大应力逐渐增大:Ⅳ类>Ⅲ类>Ⅱ类>Ⅰ类.在Ⅰ、Ⅱ类骨质中最大应力分布接近,Ⅲ、Ⅳ类骨质最大应力分布相近.结论 在临床应用短种植体时,可尽量选择较粗直径的种植体(直径3.3~5 mm),但当种植体直径足够大时(直径大于5.5 mm),再增加种植体直径对临床效果的改善不明显;实验结果显示,Ⅲ、Ⅳ类骨质时的应力值远大于Ⅰ、Ⅱ类骨质,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将Ⅲ、Ⅳ类的骨质通过骨挤压、骨移植等方式来提高骨密度,以保证远期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临床运用原则,并初步评价临床疗效。方法 14例患者共37个牙位在拔牙同时植入了种植体,其中6例共14个牙位即刻种植后又行即刻修复。平均4个月后进行Ⅱ期手术和最终修复。修复后平均追踪观察时间为22个月。结果 除1例2枚种植体于即刻种植并即刻修复后3周松脱外,其余病例自修复完成至最后一次复查,临床效果良好,4年累积存活率达到94.6%。结论在适当选择病例的情况下,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可成功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较高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