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设计一体化、具有过渡结构的双层支架材料,复合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有利于新生的骨与软骨组织之间形成良好界面。目的:模仿自然骨一软骨基质构建复合支架,以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观察复合组织的成软骨及成骨能力。方法:制备明胶一硫酸软骨素一透明质酸及明胶一陶瓷化骨多孔复合支架,构建自然骨一软骨基质复合支架,复合兔软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未成骨诱导与成骨诱导两组培养,并进行MTT、糖胺多糖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以及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检测。结果与结论:未成骨诱导与成骨诱导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糖胺多糖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未成骨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活性缓慢上升,成骨诱导组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活性迅速上升,14d时达到稳定状态。两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结果无明显区别,均已形成含有双层组织的类似骨一软骨样组织,其间可见未降解支架形态,但由于基质形成不完善及支架未完全降解,此种结构不成熟,细胞分布不均匀,支架内部可见散在无细胞区域。证实采用两种细胞与双层结构的支架经体外分层复合能够形成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  相似文献   
2.
3.
吕晶  杨捷绯 《武警医学》2010,21(7):606-607
近年来,随着口腔修复技术、方法、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金属烤瓷冠以其强度好,色泽自然逼真、美观、耐磨损、易配色、经久耐用、寿命长、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已经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不过,长期修复效果也并非十分乐观,虽然金属烤瓷冠美观、舒适,但大部分患者却忽视了修复后带来的牙周组织损害。我院自2004-01至2008-01采用金属烤瓷冠修复牙周损害75例,本研究分析牙周组织的损害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具备关节解剖形态的组织工程骨软骨,行原位移植修复兔关节大面积缺损,评价修复后效果。方法制备具有解剖形态的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胶原-陶瓷化骨软骨支架。分为复合细胞组,无细胞组和不修复组。进行体内原位移植,术后不同时间进行大体观、运动功能检查、HE染色观察,并进行O’Driscoll评分。结果复合细胞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运动功能基本无障碍,前行时双下肢运动对称,大体观可见与正常关节外形接近,表面软骨层呈现略透明白色,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明显,HE染色可见组织结构逐步改建与正常关节组织结构类似。结论复合组织在功能恢复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与正常关节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种植体植入存留情况以及种植体周围骨量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该技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我科行种植修复患者110例,根据是否行上颌窦提升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方式进行上颌窦提升并植入Bio-Oss骨粉,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植入种植体。所有入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全口曲面断层检查,牙周探诊深度检查(probing pocket depth,PPD)、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检查,种植体存留情况,种植体根方至窦底实际骨高度(actual bone hight,ABH)。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55例,植入76颗种植体;对照组55例,植入70颗种植体。2组修复后复查,种植体脱落率、PPD深度、BOP指数、P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BH术后即刻与术后36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技术为种植体植入骨量不足的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案,且能保证种植体较高的存留率,以及良好的植体周围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实验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并采用异体异位移植方式,探讨外来因素对移植物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制备明胶一硫酸软骨素一透明质酸及明胶一陶瓷化骨多孔复合支架,复合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上述组织按照体外培养时间不同分为4纽,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复合组织形成情况。结果:各实验纽在观察期内裸鼠背部均无感染,复合组织表面完整薄层纤维层下可见类似透明样软骨组织,体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HE染色各实验组均可发现,在软骨层和骨层,分别可见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及相应的细胞外基质,且可以观察到类似正常结构的潮线出现,交界区软骨组织出现骨化,在组织外围,出现了不同程度向纤维样组织转变的现象。结论:经过体外短时间的诱导使得细胞具有分化趋势后,早期植入体内有助于组织工程骨一软骨复合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技术在疑难牙体牙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行根管治疗中或根管治疗术后出现临床症状,且普通X线片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扫描重组图像。结果所有42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均能明确病因,诊断准确率100%。15颗患牙出现牙根隐裂,11例出现遗漏根管,16例出现根充物自根尖侧方超充。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准确判断根裂、遗漏根管、超充牙胶、异常根管等疑难问题,为明确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在口腔复杂牙体牙髓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背景:设计一体化、具有过渡结构的双层支架材料,复合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有利于新生的骨与软骨组织之间形成良好界面。 目的:模仿自然骨-软骨基质构建复合支架,以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观察复合组织的成软骨及成骨能力。 方法:制备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及明胶-陶瓷化骨多孔复合支架,构建自然骨-软骨基质复合支架,复合兔软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未成骨诱导与成骨诱导两组培养,并进行MTT、糖胺多糖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以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 结果与结论:未成骨诱导与成骨诱导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糖胺多糖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未成骨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活性缓慢上升,成骨诱导组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活性迅速上升,14 d时达到稳定状态。两组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无明显区别,均已形成含有双层组织的类似骨-软骨样组织,其间可见未降解支架形态,但由于基质形成不完善及支架未完全降解,此种结构不成熟,细胞分布不均匀,支架内部可见散在无细胞区域。证实采用两种细胞与双层结构的支架经体外分层复合能够形成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全瓷冠修复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瓷冠修复(不含桥体)患者62例,156颗患牙。在修复前和修复后6个月、12个月,分别对龈沟液(GCF)量、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修复体边缘的深度及密合度均符合临床要求的前提下,修复后GCF量、IFN-γ、IL-6、MMP-2,9的质量浓度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合格的全瓷冠对牙周组织无明显影响,CAD/CAD全瓷冠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螺旋CT检查不同区域颌骨骨密度并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相比较,观察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例接受种植修复患者,术前行颌骨CT扫描检测缺牙区骨密度,术中记录种植体植入扭矩并通过动度测量仪测量植入后种植体动度,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0例患者共植入39颗种植体,按照解剖区域分为下颌前牙区、下颌后牙区、上颌前牙区、上颌后牙区,各部位的平均骨密度为:776.66 Hu、746.72 Hu、431.68 Hu、193.28 Hu;平均植入扭力为:33.56 Ncm、30.80 Ncm、27.66 Ncm、25.50 Ncm;平均动度为:75.61、70.85、67.96、58.59。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缺牙区域中牙槽骨骨密度、种植术后扭力以及种植体动度测量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三组不同数据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通过术前CT扫描检测骨密度可以有效地预测术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从而有可能提高种植成功率,减少失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