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体外pH循环实验,找到一种临床效果较好的邻面去釉方法。方法:收集因正畸减数治疗的前磨牙50颗,沿牙体长轴纵向剖开,得到100个样本,随机分为5组。Ⅰ组为片切砂条,Ⅱ组为片切盘,Ⅲ组为片切砂条+抛光+35%磷酸,Ⅳ组为片切盘+抛光+35%磷酸,Ⅴ组为未去釉组。每组样本经过体外pH循环30 d后,采用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仪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组的显微硬度值两两比较,Ⅰ组与Ⅱ组、Ⅲ组与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与Ⅲ组、Ⅰ组与Ⅳ组、Ⅱ组与Ⅲ组、Ⅱ组与Ⅳ组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Ⅰ组与Ⅴ组、Ⅱ组与Ⅴ组、Ⅲ组与Ⅴ组、Ⅳ组与Ⅴ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肉眼及扫描电镜观察,Ⅲ组及Ⅳ组无明显不同,但均优于其余几组。结论:①去釉盘和去釉砂条的去釉效果无显著不同。②化学抛光组的再矿化效果优于未抛光组及对照组。③邻面去釉后釉质表面的划痕,即使经再矿化也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正畸治疗方法对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治疗的第三磨牙阻生青少年患者79例(154颗患牙),按治疗前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及矫治是否拔牙分为4组:未拔牙A组(非拔牙矫治且倾斜角≤30°),未拔牙B组(非拔牙矫治且倾斜角>30°),拔牙A组(拔牙矫治且倾斜角≤30°),拔牙B组(拔牙矫治且倾斜角>30°)。拍摄正畸治疗前后口腔曲面断层片,测量并计算矫治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及萌出间隙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拔牙A组第三磨牙倾斜角比矫治前平均减小3.3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其余各组矫治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矫治后各组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均高于矫治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其中拔牙组矫治前后萌出间隙变化尤为明显。结论    对于原倾斜角较小的下颌第三磨牙,拔牙有利于改善第三磨牙的萌出角度;与非拔牙矫治相比,拔牙矫治更多地增加了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有利于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amon自锁矫治器非拔牙矫治后牙列拥挤的软组织变化,为预测矫治后的软组织侧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因错牙合畸形就诊的牙列拥挤患者15例,采用Damon MX或Damon Ⅲ自锁矫治器进行非拔牙矫治,矫治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上唇倾角、颏唇沟角、面角、Z角和面突角的变化。结果    15例患者经过平均16个月的矫治后,牙弓内无间隙或拥挤存在;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磨牙关系及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牙齿位置及咬合关系精细调整至正常。矫治后上唇倾角和面突角均较矫治前略增大,而颏唇沟角、面角和Z角均较矫治前略减小,但各测量指标矫治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Damon自锁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矫治,不会使患者面部软组织发生明显的前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邻面去釉后牙釉质再矿化的方法.方法 以正畸减数的双尖牙为实验样本,共60个,随机平分为A,B组.A组采用去釉砂条去釉+35%磷酸抛光;B组采用片切盘去釉+35%磷酸抛光.每组再根据不同的氟保护剂随机平分为三个亚组.Ⅰ组去釉后应用氟保护漆,Ⅱ组应用氟化泡沫,Ⅲ组未处理,为对照组.经体外PH循环15 d后采用定量的显微硬度检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每组内的三个亚组间的显微硬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5和0.0016),其中,Ⅰ组最高,ⅠA为(282.64±25.20) kg/mm2,ⅠB为(264.90±24.32)kg/mm2;Ⅲ组最低,ⅢA为(187.92±45.53) kg/mm2,ⅢB为(170.90±30.73)kg/mm2.每组内,Ⅰ、Ⅱ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别,而Ⅰ组比Ⅲ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比Ⅲ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实验提示,经去釉砂条或片切盘去釉+35%磷酸抛光后,氟保护漆和氟化泡沫对去釉后的牙釉质均有良好的再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