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47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2篇
  1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诱导培养后在多孔双相磷酸钙(biphasiccalciumphosphate,BCP)陶瓷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和生长。方法SD大鼠MSCs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具有成骨细胞表型后,与多孔BCP陶瓷支架及普通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陶瓷支架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比较MSCs在两种材料支架表面的黏附数量和形态;同时以0.5、1.0、2.0、3.0和4.0×106/ml浓度细胞悬液接种于多孔BCP支架材料,检测适宜的接种浓度及单位体积支架材料可黏附MSCs数量。结果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d后,行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大鼠MSCs黏附于多孔BCP陶瓷上的细胞数(88.00±6.58)明显高于HA陶瓷组(39.00±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接种浓度为2.0×106/ml时,单位体积的陶瓷支架材料最多可黏附MSCs数量为1.28×107个/cm3,为细胞适宜接种浓度。结论大鼠MSCs在体外经矿化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细胞浓度为2.0×106/ml时与多孔BCP陶瓷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颅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组织工程骨修复SD大鼠颅骨极量骨缺损,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骨修复过程中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与陶瓷支架的关系。方法 1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取左侧腔、股骨骨髓,体外诱导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将已分化的成骨细胞与含孔磷酸钙陶瓷复合用于修复大鼠自体颅骨极量骨缺损;对照组颅骨缺损处仅置入无细胞的陶瓷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16、20、24及28周每组各处死1只动物取材,制成脱钙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与陶瓷残余支架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动物颅骨修复12周前成骨细胞或成骨细胞样细胞毗邻新生小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存在,16周后成骨细胞转变为骨细胞,并围绕血管被包埋于骨基质及胶原纤维中;陶瓷残余与新生骨间有一条明显的钙化沉积带,大量胶原纤维已伸入到陶瓷支架的纳米级结构中。对照组陶瓷中央部位有大量小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其周围多为幼稚成纤维细胞,无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依附关系。结论 新型含孔磷酸钙陶瓷作为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其间的纳米级结构有利于骨的再生和血管形成;未见来源于植骨床血管的内皮细胞衍变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3.
4.
急性和慢性阑尾炎是胃肠外科常见疾病,急性阑尾炎主要因阑尾管腔阻塞及细菌侵入所致,而慢性阑尾炎多为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治疗主要采取阑尾切除术,同时阑尾切除术也是普外科实施例数最多的手术[1]。笔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慢性阑尾炎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nc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7-AS1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正常星形胶质细胞HA1800、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A172、U87中IGFBP7-AS1表达水平。转染IGFBP7-AS1的si-RNA(si-IGFBP7-AS1组)、si-RNA阴性对照(si-con组)、共转染si-IGFBP7-AS1与IGFBP7过表达载体(si-IGFBP7-AS1+pcDNA-IGFBP7组)、si-IGFBP7-AS1与空载体(si-IGFBP7-AS1+pcDNA-control组)至U87细胞,qRT-PCR检测IGFBP7-AS1、Western印迹检测IGFBP7蛋白水平验证转染效果,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印迹检测B细胞淋巴瘤(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结果与HA1800细胞比较,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A172、U87中IGFBP7-AS1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si-con组比较,si-IGFBP7-AS1组U251细胞A值、迁移和侵袭数显著降低(P<0.05),U251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Bcl-2和IGFBP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si-IGFBP7-AS1+pcDNA-control组比较,si-IGFBP7-AS1+pcDNA-IGFBP7组U251细胞A值、迁移和侵袭数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敲减IGFBP7-AS1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GFBP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面部软、硬组织三维方向上变化的相关性,以及手术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比率,以期更好地对术后软组织外貌进行预测。方法 对20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成人患者分别于术前2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颅面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及面部软组织3D摄影成像,将采集的数据导入Dolphin软件,转换为三维面像数字化模型,建立三维测量坐标系(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筛选19个软、硬组织标记点并进行测量、对比和配对,共12对。读取标记点的三维坐标(X、Y、Z),进行手术前、后的定点对比测量,采用 SPSS 22.0 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对软、硬组织标志点在X轴即左右方向仅Pn/A、Gn'/Gn及Me'/Me存在相关性,在Y轴即上下方向仅Gn'/Gn存在相关性,在Z轴上所有软、硬组织配对点均存在相关性。除UL'/UI及UL/SPr外,均为高度相关。手术前、后,下颌的软、硬组织测量标志点的变化比率大于上颌。结论 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主要集中于Z轴即前后向的变化,各软、硬组织配对标志点间呈线性相关关系,且下颌软、硬组织位移比率大于上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分子网络研究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 借助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四逆散的活性成分,筛选条件为口服利用率、药物相似性和血脑屏障透过率,并挖掘四逆散活性成分靶点和抑郁症的治疗靶点。利用韦恩图找到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对应相应成分定义为四逆散抗抑郁的有效成分。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预测,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交集靶点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最后使用Cytoscape 3.6软件进行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及有效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的构建和拓扑分析。结果 筛选出了四逆散107个有效成分和28个重要的抗抑郁症靶点。四逆散抗抑郁症的重要靶点显著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多巴胺能突触、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钙信号通路等10个信号通路中。结论 本研究从分子网络的角度初步揭示了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其主要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与以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为中心的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培哚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等生化指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8年1~12月来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后,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实验组在规治疗基础上上口服培哚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通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homocysteine)、心钠肽(ANP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脑钠肽(BNP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水平;临床疗效两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Hcy、ANP、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高血压合并LVH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13%,实验组为93.7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浆BNP等生化指标水平、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曹军  何阳  刘洪强  王赛博  赵保成  郑晓辉  程英升 《天津医药》2014,(12):1180-1182,1258
目的 对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动脉化疗与静脉化疗对人肺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索最佳给药途径。方法 选取裸大鼠40只,将人源肺腺癌A549细胞系经传代培养后,移植于祼大鼠以建立肺癌模型。将荷瘤鼠均分为荷瘤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静脉化疗组与动脉化疗组;荷瘤对照组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动脉化疗组经动脉注入吉西他滨150 mg/kg+顺铂10 mg/kg;静脉化疗组经静脉注入吉西他滨150 mg/kg+顺铂10 mg/kg;假手术对照组经动脉注入生理盐水。观察干预前后4组大鼠肿瘤体积的变化,计算荷瘤鼠的抑瘤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与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动脉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移植瘤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动脉化疗组抑制尤为明显。动脉化疗组、静脉化疗组的瘤体质量均低于荷瘤对照组(g:1.91±0.19、2.61±0.21 vs 4.58±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化疗组、静脉化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7.6%、42.4%。经静脉与动脉给药后,Bcl-2蛋白水平均下降,Caspase-3蛋白水平均上升,以动脉给药效果更明显。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经动脉灌注更能有效控制人肺癌细胞生长,经动脉化疗途径在肺癌治疗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