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对关节盘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无角努比羊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关节上腔内注射1%胶原酶建立TMJOA动物模型,分别于实验后1、2、3、4、6月处死山羊,结合组织病理学改变,观察病变关节盘位置改变情况。结果在OA病变基础上存在肯定的关节盘位置改变。结论:本实验条件下,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可能是OA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继发改变。  相似文献   
2.
应用牵张成骨整复腭裂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应用研制的腭裂整复牵张装置行腭裂牵张成骨整复术,探索腭裂功能性整复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以家猫14只为实验对象,用12只猫建立人工腭裂的实验动物模型,其中2只为实验对照组,另10只作为实验组,在建立腭裂的同时每只动物均在上颌腭侧安置自行研制的腭裂牵张装置,4周后,于裂侧腭部形成单骨运送盘,术后第6日起,以每次0.4mm的速度,每日2次向恒定的方向行牵张成骨术,直到腭部软硬组织裂隙完全封闭,于原位固定2,4,6,8及12周后各时间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各2只,按计划项目对标本测量,X线摄片,从大体到超微结构系列检测。结果:利用该腭裂口内牵张装置,成功地进行了腭裂牵张整复术。腭部裂隙软硬组织缺损在获得相同组织修复的基础上,裂隙封闭;骨牵张间隙完全为新生骨组织取代,腭裂整复后对牙颌颅面框架及其相互关系无明显影响。结论:自行研制的口内腭裂牵张装置设计合理,性能良好,牵张成骨腭裂整复术开拓了腭裂整复治疗的新途径,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骨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 ,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家猫 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 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 (动物 10只 ) :以 0 .4mm× 2次 /d的速度与频率牵张整复腭裂缺损。于术后固定期 2、4、6、8及 12周 ,观察期结束前 6d ,各对 2只动物肌注四环素标记 ( 30mg/kg)。 6d后取标本 ,切片行荧光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 ,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动物各2只 )结果对比。结果 :实验组标本牵张区新骨组织均为膜内成骨 ,由中央向外分为胶原纤维区、新骨形成区及改建成熟区 ;随时间发展 ,新生骨逐渐取代纤维组织并改建成熟。软组织也得到相应伸展。对照组裂隙无自行修复。结论 :应用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骨质缺损 ,以原位产生新骨 ,增加骨量的方式推移骨运送盘封闭腭裂裂隙。在良好固定条件下 ,新骨形成与改建活跃 ,最终整复腭裂骨质缺损并适应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4.
非血管化骨一种植体同期移植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肿瘤、外伤、或先天性原因所致颌骨缺损的整复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而疑难的治疗问题之一。目前非血管化和血管化的自体骨移植整复颌骨缺损,已在临床成功地应用。随着骨融合式种植体的发展,使下颌缺损整复的同期恢复咀嚼功能成为可能。采用非血管化的自体骨合并牙根种植体同期植入整复颌骨缺损是一种较合理,易施行,并可同时重建牙颌系统功能,矫正骨缺损所致颌面畸形的较为理想的设计。但对此方法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即对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是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技术。我们采用OCT技术对正常口腔黏膜和癌前病变进行活体厚度测量 ,并与组织学切片测量结果比较 ,评估OCT技术应用于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1.材料和方法 :( 1)材料 :叙利亚金黄地鼠 2 0只 ,DMBA、OCT模拟平台。( 2 )动物实验 :①将金黄地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白斑组。用DMBA涂抹金黄地鼠颊部 ,涂药 6~ 8周后建立白斑动物模型。②金黄地鼠麻醉后 ,固定于OCT模拟平台。可见引导光确定位置 ,用 12 80nm近红外氦氖激光环状扫描 ,样本每侧扫描 5个区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新骨形成的X线影像学特征,骨形成蛋白(BMP)的表达与分布。方法:以家猫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10只):造裂手术同时安置口内腭裂牵张装置。4 周后,二期手术形成骨运送盘,术后第6日起,以每次014 mm,每日两次的频率和恒定方向进行牵张,至腭部软硬组织裂隙封闭。固定期第2、4、6、8及12周安乐处死动物各2只,切取标本行X线摄片及以Anti-BMP单抗免疫组化方法染色观察;另2只动物为实验对照组。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BMP广泛于牵开间隙的成骨细胞内表达, 至术后4~6周成骨活跃,骨连续性恢复。8周及12周组BMP表达渐趋减弱。X线影像亦显示新骨组织的钙化成熟是沿牵张方向由两侧向中央区域逐渐发展,二者具有时相相关性。实验对照组未见修复影像。结论:牵张成骨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弱变强至整复骨缺损,而后趋于减弱至相对静止的动态变化规律。X线影像学研究手段亦证明,牵张间隙有规律地为新骨组织完全修复,最终恢复骨连续性且结构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MP-钛复合种植体与非血管化自体骨同期移植后种植体界面的愈合过程及BMP对界面骨融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方法:在犬前磨牙区截骨并原位回植,造成非血管化骨移植的动物模型,分别同期植入BMP-钛复合种植体及普通种植体。对术后不同时段的种植体界面进行硬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果:BMP-钛复合种植体植入后2周.界面即可见新骨生成.12周时骨融合基本完成。对照组骨融合过程较实验组延迟4周以上。结论:BMP-钛复合种植体的应用,可使种植体一移植骨界面的骨融合时间明显提前,从而缩短程,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婴幼儿腮腺咬肌区静脉畸形的无创治疗方法 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腮腺咬肌区静脉畸形19例,隔周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不能治愈者,间隔1周开始第2疗程治疗.记录病变转归和不良反应,追踪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经过3 ~ 8次局部注射,16例患儿完全治愈,腮腺咬肌区病变消退,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注射期间未见局部溃疡,无过敏病例.随访1 ~ 3年,未见复发,无瘢痕形成及面神经损伤症状.3例病变范围较大的患儿,注射1疗程后因疗效不显著,分别改行手术或翻瓣激光联合平阳霉素腔内注射治疗,随访可见手术瘢痕,腮腺咬肌区轻度凹陷畸形,手术治疗的1例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3例均无复发.结论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腮腺咬肌区静脉畸形治愈率高,不遗留瘢痕,不损伤面神经,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式.但对大范围的静脉畸形疗效较差,需配合其它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脂质体-阿霉素系统(PLD)在舌癌模型的外周血及颈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探讨PLD治疗舌癌的价值。【方法】建立舌癌淋巴转移模型的金黄地鼠40只,随机分组,实验组注射PLD,对照组注射阿霉素,分别观察外周血药浓度,淋巴结内药物浓度,并用荧光显微镜作镜下观察。【结果】PLD组给药16h后出现血浆峰浓度22.41μg/L,给药后48h血浆浓度降至10.67μg/L。阿霉素组给药2h后出现血浆峰浓度34.42μg/L,给药后6h血浆浓度降至9.67μg/L。PLD组给药3h后出现淋巴结内药物峰浓度62.79μg/L,给药后120h降至18μg/L。阿霉素组给药1h后出现淋巴结内峰浓度96.42μg/L,16h时迅速下降至12.15μg/L。【结论】PLD药物峰浓度的出现时间和作用时间均优于阿霉素。  相似文献   
10.
折叠腓骨瓣一期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采用折叠腓骨复合组织瓣一期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术后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折叠腓骨皮瓣一期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临床病例共5例。制备腓骨皮瓣,在保持骨膜连续性的情况下,将腓骨截骨后自身折叠成“双管”型腓骨皮瓣,修复受区缺损。结果 5例腓骨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颜面部基本对称,外形满意。复查X线片示腓骨皮瓣与健侧下颌骨骨结合良好,重建下颌骨高度满意,为义齿修复创造了良好的牙槽骨条件。结果 折叠腓骨复合组织瓣一期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成功率高,有效修复了下颌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