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本研究初步评价常规钻慢速法制备种植体窝洞过程中收集的自体骨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62例患者接受种植治疗,共植入74枚种植体。慢速法制备种植体窝过程中收集的自体骨用于修复种植区骨缺损。术后疗效评价包括临床观察和X线,全景片,CBCT等检查。结果:74枚植入种植体成功,均已行上部结构修复。术后4周~20月观察种植体无松动,术区软硬组织无炎症。X线检查种植体与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周围无明显骨吸收。慢速法收集的自体骨修复骨缺损效果良好。结论:慢速法制备种植体窝洞的优点明显,不仅可以收集自体骨用来修复骨缺损或上颌窦提升,而且在疏松骨质的种植术中可以更好的控制方向和力量以及更容易控制唾液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评估一种上颌窦底微创提升技术的疗效。方法试验组11例患者的上颌后牙区行上颌窦底微创提升技术并同期植入短种植体14枚。对照组10例患者进行了使用扩孔钻的上颌窦冲顶技术并同期植入短种植体13枚。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行暂冠修复,进行咬合训练及软组织塑形,3个月后永久修复。术后定期复诊,检查患者的上颌窦、种植体骨结合情况,并使用锥形束CT(CBCT)测量骨增量水平。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发生,CBCT显示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经2~28个月随访观察,临床效果良好。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窦底垂直骨增量分别为5.87和5.45 mm。结论上颌窦底微创提升联合短种植体同期植入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上颌后牙区种植外科技术,可用于上颌窦底垂直骨量严重不足,余留牙槽骨高度不足4 mm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前牙区行微创骨劈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牙缺失患者15名,植入种植体21颗。缺牙区牙槽嵴呈薄刃状,宽度约2~4mm,平均为3.3mm。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嵴顶小切口,微翻瓣,仅暴露嵴顶部分,先锋钻定位,刃状骨凿将颊舌侧骨板分开并将颊侧骨板向外移位,基底部仍与基底骨相连,形成青枝骨折,相应扩孔钻行种植窝的精确预备并收集自体骨屑,同期植入种植体,两侧的骨沟隙内填入自体骨屑或自体骨与人工骨混合物,严密缝合创口,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结果:术后CBCT影像未见唇侧骨板折断、游离,患者术后疼痛、肿胀等不良反应轻微,二期手术时可见种植体周围骨成形理想,修复完成后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讨论:微创骨劈开术可以减小创伤,保留骨组织并提高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同期植入种植体缩短了患者就诊疗程,保存牙槽嵴劈开后的骨宽度,该技术应用于前牙区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微创骨劈开术是解决前牙区水平骨量不足的一种可预测的有效的骨增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牙种植CAD/CAM螺丝固位上部结构修复方法在后牙种植病例中的应用以及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的后牙种植术后病例11例,植入种植体18颗。植入缺牙区的种植体为ITI种植系统、 Noble种植系统,植入植体后3-6个月取模、灌制超硬石膏模型,选用Tibase基台或Tibase-全瓷基台、 CAD/CAM制作威兰德氧化锆全瓷冠,均采用牙冠面开孔螺丝固位修复方式,1-2年后复查,并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1-2年随访观察,全冠的形状与邻牙相协调,全冠修复体未见明显磨耗,面螺丝孔开口处未见崩瓷现象,牙冠边缘与基台密合度良好,近远中邻接面接触关系正常,种植周围组织正常,未见有牙冠与中央螺丝松动,其中有1颗牙冠与基台分离、1颗牙龈萎缩暴露金属,修复两年成功率为16/18,效果满意。结论:个性化牙冠在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是后牙种植义齿修复选择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