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李代庆  徐晓霞  金鹏飞 《新中医》2021,53(12):133-135
目的:观察口腔溃疡散联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腔溃疡散治疗。治疗1周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TNF、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NF、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2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溃疡散联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效果确切,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成熟前后的形态及其微丝蛋白的适应性变化。方法经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为未成熟树突细胞,培养至第6天时,用脂多糖(LPS)诱导成熟树突细胞(mDC),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前后对比分析细胞在成熟前后的表面突起和内部微丝蛋白的变化。结果 mDC高表达CD11c、MHC-Ⅱ和CD86。成熟前的DC体积较小,随着细胞的成熟,直径逐渐增大。成熟过程中,DC表面突起逐渐增多、变粗且变长,呈怒张状,在第7天达到高峰,以后突起逐渐松弛变软,最后又回复至短细、稀疏状态。微丝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膜和触突上,其平均荧光强度在LPS刺激24h后最高,48h后明显降低;细胞内F-肌动蛋白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减低,LPS刺激16h后达高峰,以后细胞内又重新出现F-肌动蛋白的表达,且与细胞膜、突起间基本均匀一致。结论树突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增多增长,密度加大,旨在尽可能地增大细胞的表面积,最大限度地发挥DC提取、抗原呈递的功能;细胞核增大,暗示细胞核在抗原的处理、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凝胶在预防种植牙术后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行因牙列缺损而行牙齿种植修复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身组与局部组各50例。全身组患者术后口服头孢克洛胶囊和甲硝唑片;局部组患者术后种植手术缝合前种植窝洞及切口局部涂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凝胶。术后7天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后2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疼痛情况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PCT与CRP水平。结果局部组患者显效29例占58.0%,全身组患者显效23例占46.0%,局部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全身组患者(Z=7.180,P=0.028);治疗后,局部组患者疼痛分级为0级的有30例占60.0%,全身组患者0级的有19例占38.0%,局部组患者疼痛分级优于全身组患者(Z=3.225,P=0.044)。结论种植牙术后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凝胶局部用药预防术后感染能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种不同卡铂用药方式对人舌鳞状细胞癌株Tca8113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将Tca8113细胞株随机设置为1个对照组、6个不同程度的用药组和1个大剂量冲击用药组,然后加入相应浓度卡铂体外作用。用MTT法检测每组细胞的IC50值(半数抑制浓度),RT-PCR法检测每组细胞ERCC1 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次数的增加,小剂量逐步耐药法诱导的各组细胞IC50值和ERCC1 mRNA表达量均呈逐步递增的趋势,且它们呈正相关(r=0.878,P<0.01);大剂量冲击用药组细胞IC50值和ERCC1 mRNA表达量界于小剂量逐步耐药法的较小剂量组和较大剂量组之间,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逐步多次用药法易引起Tca8113对卡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我院自2010-06—2013-06行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的72例临床资料;对感染病例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72例患者,经过术后观察及3个月的随访,11例出现术后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15%。感染的发生部位以下颌角居多,骨折的形式以复杂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居多,其中6例经积极治疗及对症处理后痊愈,5例取出内固定物后痊愈。结论:下颌骨坚固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较多,诸如骨折的原因和方式、骨折的部位和形式、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操作不当、未达到解剖复位、接骨板使用不规范等。注重手术技巧,并针对继发感染的病因进行积极的预防与处理,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赵皖平  王素芬  李代庆 《武警医学》2014,(11):1143-1146
上颌骨位于面部中份,与鼻骨、颧骨和其他颅面骨相连,上颌骨骨折是颌面部常见的骨折之一[1]。武警浙江总队医院口腔科于2004-01至2013-12采用非手术治疗上颌骨骨折46例,疗效较好。1.1一般资料46例中,男39例,女7例;年龄18~67岁,平均(39.6±10.2)岁。车祸致伤29例,摔伤9例,打击伤6例,其他原因2例。骨折Left分型及合并伤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成熟前后细胞超微结构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方法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再经脂多糖(LPS)诱导48 h成熟,经透射电镜观察诱导成熟前后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树突状细胞经LPS刺激成熟后,其细胞表面树枝状突起明显减少,细胞内器持续增多,同时细胞核直径增大。结论树突状细胞表面突起的分布状态,可能决定了抗原呈递能力的大小,同时也是细胞功能潜力及状态的一种潜在标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