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浙江省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中的效果.方法 以浙江省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相关病种的预警信号数及初步核实、现场调查结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报告结果作为研究对象,以灵敏度和错误预警率评价预警系统的有效性.结果 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26 446条,涉及17种传染病,平均每县每周预警信号2.83条.99.95%的预警信号得到响应,预警信号经过初步核实后,254条(0.90%)预警信号被判断为疑似事件,经过现场调查共确认暴发30起,预警系统的灵敏度为69.77%,预警错误率为1.39%.结论 预警系统可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的早期自动预警,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减少假阳性预警信号,合理设置阈值,提高暴发探测来源数据的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 Infectious Disease Automatedalert and Response System(CIDAR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data related to the warning signals, the outcome of signal verificati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CIDARS,and the emergent events reported through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Events Surveillance System from July 1,2008 to June 30, 2010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performance of CIDARS was qualitatively evaluated by indicators on its sensitivity and rote of false alarm. Results In total, 26 446 signals were generated by the system which involving 17 diseases, with an average of 2.83 signals per country per week. Among all the signals, 99.95% of them were responded. 0.90% of the signals were judged as suspected events via the preliminary verification, and 30 outbreaks were finally confirm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ystem was 69.77% with the false alarm rate as 1.39%. Conclusion The system seemed to have worked on the outbreak early warn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could directly reflect the anomaly event emerged from the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However, more efforts should be paid to the following areas as how to decrease the false positive signals, select suitable thresholds and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data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采用不同阈值对传染病预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P50、P60、P70、P80和P90 5个阈值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的候选预警阈值,对全国范围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报告的1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数进行暴发探测和结果的比较.以暴发探测起数最多、暴发探测时间最短和预警信号数最少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最优阈值的筛选标准.结果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最优阈值为P50,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最优阈值为P60,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的最优阈值为P7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优阈值为P80,猩红热、伤寒和副伤寒、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丙型肝炎和麻疹12种疾病的最优阈值为P90;对19种传染病分别采用最优剧值进行探测,与所有疾病均采用P50作为阈值相比,2年可减少64 840条(12.20%)预警信号,而暴发探测起数与暴发探测时间没有变化.结论 不同传染病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进行暴发探测的最优阈值不同,CIDARS可进一步优化各病种的预警阈值,从而在确保暴发探测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减少预警信号数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中国6~22岁学生群体甲乙丙类传染病的长期趋势、顺位变化以及主要传染病在不同年龄组和地区间的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2008—2017年全国传染病监测数据中诊断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学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涉及到甲乙丙类传染病40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基于教育部公布年度学生人口数作为分母进行计算,选取各年龄组、各省份在每年度中的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作为主要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5年中国6~22岁学生群体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男生发病率、发病数以及死亡数均高于女生,其中,2008—2015年男女生发病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3.4%和40.1%,但在2015—2017年出现反弹,增长幅度分别为47.1%和53.8%,反弹主要由丙类传染病增长导致。1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前3位疾病分别由2008年的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痢疾,转变为2017年的结核病、猩红热和病毒性肝炎。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的前3位疾病分别由2008年的狂犬病、结核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转变为2017年的HIV/AIDS、狂犬病和结核病。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顺位变化并不明显。在年龄组和地区分析中,甲乙类传染病主要以病毒性肝炎、猩红热和结核病为主,丙类传染病则以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病为主,但近年来,流感和手足口病在东部地区增长明显。结论: 2008—2017年间,我国在学生群体传染病防控方面成就显著,但传染病变化模式和特征显示出我国未来在防控呼吸道传染病、HIV/AIDS等性传播疾病以及新型突发传染病方面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为全国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控机制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2015年9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流行特点分析,预计9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8月将有所增加。中东呼吸综合征及埃博拉出血热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随着天气转凉及学校开学,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部分省份可能出现本地暴发疫情。未来一段时间仍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高发时期,尤其9月底10月初将迎来中秋、国庆两大节日,需继续做好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防控。南方还将保持一段高温天气,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仍会对公共健康造成一定威胁。结论 预计2015年9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8月将有所增加;需重点关注登革热、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等传染病疫情可能造成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牙本质发育不全(DI)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牙本质发生病变,尤其多发于恒牙。患牙临床表现为棕黄色、釉质缺失、过度磨耗等,修复治疗这类牙具有极高的挑战性。本文报道1例用固定义齿联合活动义齿修复牙本质发育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全国各省传染病疫情监测人员与工作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部门完成调查。使用Excel软件和R(i386 3.2.2)软件完成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 全国32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从事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的人员以30~岁(42%)年龄段、硕士学历(47%)、预防医学专业(75%)和中级职称(45%)为主。除个别省份外,疫情监测数据的周、月、年等常规分析及专题分析、反馈机制较为健全。但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辖区医疗机构的单位仅为6家(19%)。多数省份采用较为传统的疫情分析技术与方法开展数据分析,仅8个省份利用软件技术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其中有4个省已在全省(市、区)范围内对新技术方法进行了推广。全国共有23家单位(72%)有派学员到中国CDC进行疫情数据分析技术和统计方法学为主的短期进修需求。结论 我国省级疫情监测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普遍偏少,人员结构有待优化。疫情监测数据分析机制已经形成,但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反馈。疫情数据分析利用普遍不够,分析技术有待创新,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重点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规划与设计基于网络直报的动态探测传染病爆发早期预警的信息系统架构与应用模式.方法 时间系列的控制图法和基于空间热点探测的时空模型.结果 设计参数配置平台,规划预警信息系统架构,提出应用工作模式.结论 利用时间系列的控制图法和基于空间热点探测的时空模型应用相结合,建立传染病爆发早期预警系统,能有效地对传染病爆发做出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桥体加强结构设计对烤瓷固定桥瓷层强度的影响,为临床使用合适的金属桥架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C5、C6缺失采用C4-C7金属烤瓷双端固定桥模型,在烤瓷固定桥金属基底的舌侧设计点状和带状加强结构,以无加强结构设计作为对照,在桥体中央垂直于咬合面进行加载(速度0.5mm·min-1),记录饰面瓷破坏时的载荷以及破坏的形式。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瓷层失败时的最大载荷值组间差异(α=0.05),并探讨不同设计组间瓷层破坏形式的差异。结果3种不同设计组发生瓷裂时的平均最大载荷分别为(0.87±0.06)kN(无加强结构)、(1.03±0.15)kN(点状加强结构)和(0.93±0.10)kN(带状加强结构)。无加强结构组与点状加强带组的最大载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瓷层破坏形式上,各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瓷层破坏的位置几乎都是在加载点周围和近远中固位体的连接体部位。结论金属桥架舌侧连接体区的点状加强结构对烤瓷桥强度可以起到明显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多种原因,传染病是中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把传染病的防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确定防治原则,开展群众运动,建立医疗体系,推广免疫规划,搭建传染病预警系统,对艾滋病患者实行“四免一关怀”,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人才梯队。通过7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大幅提高了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建国70年来,中国消灭了天花,实现了本土无脊髓灰质炎新发患者,大幅抑制了乙型肝炎的流行。中国HIV抗病毒治疗的病毒抑制率达到91%,丙肝的治愈也已成为现实。在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中国从“跟随者”成为“领跑者”。因发现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获得了中国人的第一个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同时,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者也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然而,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需要树立大健康观念,改革和建立适应新时期的传染病防治体系,加大政府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投入,以专业性的科研政策引导传染病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登革热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患者以突然高热、剧烈头痛、眼眶后痛、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部分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1].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