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112例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并以110例ICU非细菌感染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PCT和CRP结果。结果①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感染组的PCT检测阳性率为94.6%,高于对照组(16.4%)(P〈0.05) ②感染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感染组的CRP检测阳性率为31.3%,高于对照组(28.2%),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③PCT检测对细菌感染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RP检测结果,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T对于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较CRP敏感,监测血清PCT水平可以作为严重细菌感染的特异性监测指标,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极法测定血清K^ 、Na^ 、Cl^-样本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方法:用电极法在不同时间内测定40份血清的K^ 、Na^ 、Cl^-的水平。结果: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后4h内对测定结果有明显影响。结论: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分离血清,避免溶血,血清加入样本杯后要尽快上机测定。  相似文献   
3.
ITI种植体即刻种植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TI种植体即刻种植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对31枚ITI种植体的即刻种植进行临床的跟踪护理,对手术前、中、后采取相应的护理配合。结果 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默契的术中配合及完善的术后护理保证了ITI种植体即刻种植手术的成功。结论 ITI即刻种植的术前、中、后护理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清电解质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对89例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后血清电解质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者大量输血后血清钾、钙及总二氧化碳(CO2)浓度明显低于输血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结论大量输血后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钾、低钙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应密切监测血清电解质尤其是钾、钙及总CO2浓度的变化,尽量避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另一方面,大量输血会降低患者的凝血功能,应及时补充血浆和(或)冷沉淀,以改善其凝血功能,减少出血事件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艾滋病在一般就医患者中的流行现状,分析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传播中的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来本院做艾滋病检查的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结果2004—2009年共筛查一般就医患者49886名,经艾滋病确认实验阳性的病人64名,总检出阳性率为0.128%。其中2004~2009年各年检出阳性率分别为0.046%、0.083%、0.093%、0.172%~0.219%。结论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形势非常严峻,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干预性预防措施,阻断或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细胞因子TNF-α、sICAM、IL-6在0.7岁正常婴幼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7年10月-2008年9月来我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120例正常健康婴幼儿血清TNF-α、sICAM及IL-6的水平进行检测,并按年龄段:0-1岁、〉1-3岁、〉3-5岁、〉5-7岁进行比较。结果细胞因子TNF-α、sICAM、IL-6在0-7岁正常婴幼儿中各年龄段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立了0-7岁正常婴幼儿血清TNF-α、sICAM及IL-6的各年龄段细胞因子的正常值,对日后研究小儿支气管炎起到对照作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孕产妇免费梅毒筛查实施情况落实的效果,为有效的阻断和降低梅毒经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预防和控制梅毒的蔓延。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来本院首次孕期保健和孕妇孕期未做检查的待产妇、特殊产妇(死胎、死产、自然流产)及其新生儿进行免费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共免费筛查孕产妇38701名,经梅毒确认实验阳性的孕产妇318名,阳性率为0.82%。梅毒阳性的孕妇除选择流产外,所生新生儿197名,确认感染梅毒有51名,阳性率为25.89%。结论孕产妇实施产前梅毒血清学检测能有效阻断梅毒经母婴传播,并且免费梅毒筛查还需要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平稳度过"零"期,保证造血干细胞的顺利植活。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进行的30例干细胞移植患者,"零"期容易出现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采取血液科专项护理。结果 30例干细胞移植患者"零"期仅有较轻的不良反应,无1例出现生命危险。结论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严格执行血液科专项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冷沉淀输注的时间不同对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41例按输注冷沉淀的时间不同分为2组,A组为第1袋红细胞悬液输注时间与第1个单位的冷沉淀输注时间间隔小于3小时的患者,B组为两者时间间隔大于3小时的患者。计算患者病情稳定(不再输血)后,输注红悬和血浆的总量,比较2组病例输血量的差异。结果:A组27例患者中,红悬平均用量为15.4U,血浆平均用量16.2U,B组14例患者中,红悬平均用量23.6U,血浆用量平均24.3U。结论:第1袋红细胞悬液输注3小时内输注冷沉淀的A组病例较3小时后输注冷沉淀的B组病例用血量明显减少,结果说明尽早进行冷沉淀输注可以减少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的输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冷沉淀输注对新生儿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对92例出现凝血异常的新生儿和早产儿在输注冷沉淀前后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2例患儿输注冷沉淀前后对比,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冷沉淀的输注对纠正新生儿凝血异常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