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承峥  陶江丰  刘奕  徐俊育 《新医学》2014,(3):191-194
目的:探讨青少年与成人固定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特点。方法随机选择中等拥挤的青少年与成人固定正畸患者各20例,在矫治前和矫治第1、6和12个月时,对其进行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牙石指数的检查。结果青少年患者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在矫治后1、6、12个月时,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而3个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石指数在矫治后6、12个月时开始逐渐明显升高(P<0.01)。成人患者牙龈指数在矫治后6、12个月时明显升高(P<0.01),而2个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在矫治后1、6、12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逐渐升高(P<0.01),而在治疗6、12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石指数在矫治后1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时开始逐渐明显升高(P<0.01)。与青少年患者相比,固定正畸治疗前,成人牙石指数较高(P<0.01),而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成人牙龈指数、菌斑指数较低(P<0.05),而牙石指数值较高(P<0.01);治疗6、12月时,成人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均低于青少年(P<0.01),而牙石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前均应进行龈上洁治,在治疗中尤其应加强青少年患者的卫生宣教,同时尽量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减少矫治过程中对牙周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吞咽训练对舌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舌癌术后患者148例,平均年龄62.8±10.4岁,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2周的吞咽训练,对照组不给予吞咽干预。采用吞咽筛查量表(EAT?10)评价吞咽障碍程度和生活质量,记录吞咽训练前、后(14天)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清扫状况、肿瘤分期和EAT?10标准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人群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治疗组在治疗后EAT?10标准分总分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对照组术后14天EAT?10总分与术后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早期吞咽训练有助于提高舌癌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模型间接测量法评价前牙拔牙同期位点保存6个月后牙槽嵴骨量及软组织量的变化。方法 纳入29名患者共32颗符合拔牙适应症的前牙,实验处理组牙拔除术后应用去骨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boving bone mineral,DBBM,Bio-Oss?)和可吸收生物膜(海奥)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对照组行常规拔牙术后未予特殊处理。全部患者拔牙术前取石膏模型,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CBCT并再次取石膏模型,通过CBCT和模型测量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牙槽骨及软组织高度和宽度的变化。结果 通过CBCT测量结果对比,牙槽骨高度在唇侧和腭侧牙槽骨的高度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实验处理组唇侧和腭侧牙槽骨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16.31± 0.94mm和18.61 ± 1.10mm,牙槽骨宽度在根长的20%、70%测量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4.43 ± 0.32mm和4.79 ± 0.37mm,但在根长50%处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高度在上颌牙龈缘最高点及下颌牙龈缘最低点处对照组(9.26 ± 0.40 mm)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但在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处软组织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前牙拔牙同期进行位点保存术处理,对拔牙后牙槽嵴高度、宽度和牙龈软组织的保存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训练对舌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舌癌术后患者148例,平均年龄62.8±10.4岁,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2周的吞咽训练,对照组不给予吞咽干预。采用吞咽筛查量表(EAT-10)评价吞咽障碍程度和生活质量,记录吞咽训练前、后(14天)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清扫状况、肿瘤分期和EAT-10标准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人群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治疗组在治疗后EAT-10标准分总分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对照组术后14天EAT-10总分与术后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吞咽训练有助于提高舌癌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transbuccal trochar器材经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2年间,下颌骨角部骨折患者25例,应用transbuccal trochar器材经口内入路复位内固定13例,另外12例按照传统口外入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加以对比。结果:口内组及口外组均达到良好的疗效,包括良好的骨折断端对位、正常的张口度及原有咬合关系的恢复等。口内组有1例出现了创口感染,口外组有3例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与口外组相比,口内组避免了面部瘢痕并减少了手术创伤。结论:与口外入路相比,经口内入路应用transbuccal trochar治疗下颌角部骨折,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兼顾了患者对美观和功能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