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CEMRA)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93例因颅外颈动脉狭窄而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彩超、CEMRA检查结果。结果 超声检查可判断狭窄性质和狭窄程度,CEMRA能显示颈动脉全程,显示多发狭窄。但两者对狭窄程度都有过高评估的倾向,对斑块溃疡难以显示。结论 就目前彩超和磁共振机器的性能,尚无法替代DSA检查。必须有机地结合彩超、CEMRA和DSA检查,以多侧面、全方位地了解狭窄的颈动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钻孔引流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09—2019-10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接受钻孔引流术的179例有口服阿司匹林史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52例)和非脑梗死组(12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指标,将差异显著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高血压人数、口服阿司匹林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脑组织位移、手术时长、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大小均高于非脑梗死组,hs-CRP低于非脑梗死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口服阿司匹林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大小以及发病至手术时间是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校准曲线显示以上述因素构建的脑梗死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准确性较高,模型的C-index值为0.822(95%CI:0.691~0.878),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2,预测准确度为85.93%.结论 高血压、口服阿司匹林时间、脑组织位移、血肿大小以及发病至手术时间是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患者术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风险预测效能较好.临床上应严格阿司匹林用药指征,动态监测凝血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老年膝关节骨关性节炎(KOA)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老年KOA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RP组和玻璃酸钠组,各30例。PRP组采用自体PRP治疗,玻璃酸钠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商品名:阿尔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省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评分量表(WOMAC)、膝关节Lysholm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 PRP组VAS评分分别为(5.03±0.72)、(1.80±0.66)、(1.53±0.68)、(1.43±1.01)分, WOMAC评分分别为(67.97±17.01)、(36.13±7.82)、(35.73±8.22)、(33.76±10.10)分, Lysholm评分分别为(55.23±13.25)、(76.83±8.67)、(80.10±8.72)、(80.80±10.65)分。玻璃酸钠组VAS评分分别为(4.87±0.73)、(1.77±0.57)、(1.80±0.66)、(2.33±0.96)分, WOMAC评分分别为(66.87±15.36)...  相似文献   
4.
超短波治疗对COPD患者诱导痰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超短波对COPD患者气道炎症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4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分为超短波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超短波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行超短波治疗10~14天,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诱导痰液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0).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短波治疗组治疗后痰液IL-8、TNF-α均显著降低(P<0.05),FVC%pred、FEV1.0%pred明显升高(P<0.05).IL-8含量与FEV1.0呈显著负相关(r=-0.88,P<0.05),TNF-α含量与FEV1.0呈负相关(r=-0.75,P<0.05).结论:超短波辅助治疗COPD具有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狭窄部位,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4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43例成功的采用支架成形术,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75.7%和10.3%。临床随访35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明显好转,2例症状无改善。无一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短期随访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性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与MR血管造影(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价值,并对两者作比较。方法28例病人同时行SCTA、MRA、DSA,以DSA作为金标准,对SCTA与MRA作比较。结果①23例行SCTA及时间飞跃法(TOF)MRA者,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高于TOFMRA(P<0.05)。②SCTA较TOFMRA测量脑动脉瘤的最大径准确性高(P<0.01),TOFMRA测量值常偏小。③SCTA测量的栓塞治疗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符合率94.7%。④动态增强(DCE)MRA的图像清晰度及价值与SCTA相似。结论SCTA对体积小、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以及对动脉瘤测量的精确性高于TOFMRA,SCTA可较准确地测量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最佳投照角度,DECMRA是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的较好方法,DCEMRA的实用价值与SCTA相似。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初步总结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例表现为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既往有后循环梗塞病史,13例为反复头晕发作或血管性头痛。椎动脉起始段13例:椎动脉颅外段3例,颅内段5例;基底动脉12例。病变狭窄程度均在70%以上,狭窄长度2-12mm。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将球囊膨胀型支架(BX,AVES670,EXPRESS,BIODIVESO)在微导丝导引下通过狭窄部位,缓慢充盈球囊,造影观察支架释放情况后缓慢回撤球囊。结果 29例恢复正常管径,4例狭窄程度减小80%以上,无内膜撕裂和血栓形成。临床随访3-10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满意,无短暂性缺血再发生或卒中;影像学随访10例患者,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 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监测术中靶点,对帕金森病31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苍白球毁损术14例、丘脑毁损术6例、深部脑电刺激术11例。结果最终毁损靶点较MR定位靶点位置更换率为80.6%,手术效果优良,有效率100%,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达87.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微电极记录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定位精度,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肝素化支架在头颈部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素化血管内支架在头颈部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9例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上且药物治疗无效的头颈部动脉狭窄患,均采用直接肝素化BX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术后未予肝素化治疗。结果:本组39例患均成功地植入支架,无手术相关并发症。25例患狭窄血管恢复正常直径,10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4例残余狭窄10%-25%。临床随访3-18个月,33例症状完全缓解,5例明显好转,1例症状无改善。19例DSA随访6-12个月,无1例发生支架内血栓或再狭窄。结论:肝素化支架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治疗中是安全的,可有效降低血栓和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宽颈后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治疗宽颈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体会,对其指征、操作要点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4例宽颈后交通动脉瘤,植入球囊膨胀型网孔冠脉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通过支架网孔超选进入动脉瘤腔内行GDC填塞。结果:完全填塞19例,90%以上填塞3例,60%-70%填塞2例,载瘤动脉通畅,平均随访6.8个月,所有患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是治疗宽颈后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