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锌指结构反义转录本1(zinc finger antisense 1,ZFAS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癌旁组织和食管癌组织、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ZFAS1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细胞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技术,评价干扰食管癌细胞表达ZFAS1对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302b-3p是ZFAS1的作用靶点,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ZFAS1及miR-302b-3p作用下c-Jun氨基末端激酶2(c-Jun N-terminal kinase 2,JNK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4,IRAK-4)和上皮细胞激酶(epithelial cell kinase 2,EphA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表达ZFAS1水平升高(t=19.40,P<0.001),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相比,食管癌细胞表达ZFAS1水平增加(t=13.80,P<0.001),通过抑制细胞表达ZFAS1发现,与NC干扰组相比,显著降低ZFAS1干扰组细胞增殖活性(t值分别=2.933,8.568,10.04,均P<0.05,)及迁移能力(t=13.96,P<0.001),且细胞凋亡率升高(t=10.68,P<0.001)。ZFAS1可通过靶向miR-302b-3p调节JNK2、IGF-1R、IRAK4和EphA2蛋白的表达。结论ZFAS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加,具有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抑制凋亡的能力,且ZFAS1可通过靶向miR-302b-3p激活JNK2、IGF-1R、IRAK4和EphA2,有望成为治疗食管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大气压常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h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采用免疫磁珠法从中分选出hPDLSCs,通过成骨和成脂诱导培养检测其分化潜能;利用不同时长ARTP处理hPDLSCs,行成骨诱导培养,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茜素红染色(alizarin red staining, ARS)及半定量分析法观察细胞矿化结节形成状况,RT-qPCR测定细胞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状况,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粒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变化。结果: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的hPDLSCs呈长梭形、多角形,表现出良好的成骨和成脂分化潜能;ARTP处理时长1 min可提高hPDLSCs的ALP活性,增加细胞内矿化结节形成量;能够提升hPDLSCs成骨相关基因ALP、COL-I、RUNX2的表达水平;ARTP提高了hPDL...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安徽省在治HIV/AID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该人群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20年9月对安徽省立感染病院及阜阳市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进行方便抽样调查,抽取189例HIV/AIDS患者,分别采用抑郁量表(CES-D)、感知压力量表(PS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TIPI-C)测量调查对象抑郁症状、压力状况、遇到困难等的态度或做法和人格结构。结果 189例HIV/AIDS患者积极应对得分为(19.31±7.83)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1.27±4.61)分,感知压力得分为(27.44±8.10)分;65.08%的调查对象存在抑郁症状(CES-D≥16),抑郁组积极应对得分(17.64±6.63)低于非抑郁组(22.41±8.92)(W=10 412.500,P<0.001,消极应对得分(11.90±4.81)高于非抑郁组(10.10±3.99)(W=12 577.500,P=0.012),感知压力水平(30.64±6.38)高于非抑郁组(21.48±7.62)(W=14 321.000,P<...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入选的脑梗塞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脱水,护脑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连续4周.观察其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与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和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是改善脑组织缺血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卒中康复协作网对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采取卒中康复协作网的模式对34例社区卒中患者进行干预康复,并设对照组25例,干预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除视力外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卒中康复协作网可有效促进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汪莉  颜秋媚  张兆  李先锋  张千 《微创医学》2012,7(5):539-540
脑血管病居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第一位[1],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学的监控引导下,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直接治疗,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但是作为新型技术,患者对介入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故手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基于上海市临床药事质量控制中心数据库,采用比例失衡法对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症(DITP)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进行监测,并对DITP相关ADR报告进行描述。方法:利用2017~2019年上海市临床药事质量控制中心收集的下属44家医疗机构报告的21 679条ADR数据,运用报告比例比法(ROR)对DITP相关ADR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种可疑药物中,利奈唑胺(ROR:110.37, 95%CI:72.07,169.03)、替罗非班(ROR:57.33, 95%CI:18.99,173.01)、硼替佐米(ROR:38.68, 95%CI:11.58,129.16),奥希替尼(ROR:37.99, 95%CI:15.91,90.73)等26种药物与血小板降低可能相关。194份DITP报告中,男110例(56.70%),女82例(42.27%),2例性别不详;68例(35.05%)患者接受抗肿瘤治疗,93例(47.94%)患者接受抗感染治疗,抗凝治疗患者34例(17.01%);103例(53.09%)患者年龄大于66岁。患者在接触可疑药物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平均延迟7 d出现症状。94例(48.45%)患者Plt低于75×10~9·L-1,其中18例(9.28%)出现出血症状。45例(23.20%)患者接受了特殊治疗。其他药物也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如氯法齐明、西妥昔单抗、乌苯美司、氨甲环酸、注射用凝血酶、亚叶酸钙、蔗糖铁,以及5种从未被报道为DITP诱导药物的中成药。结论:医务工作者应熟悉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并利用ADR数据库中药物-DITP潜在的因果关系,关注未经报道风险药物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十年, 人们对面部解剖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多微创面部年轻化治疗技术的不断出现促进面部解剖理论不断发展。现今, 颞区相关手术向更小创伤、更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 对面神经颞支的解剖学研究不断深入。熟悉面神经颞支的走行方向、分支分布及其体表投影位置关系, 对于保护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免受损伤非常重要。该文就当前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为头颈部整形与美容外科提供重要的形态学资料,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千 《广西医学》1998,20(2):197-198
通过观察外周血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PMN)数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关系,探讨WBC和PMN参与ACVD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结果:WBC和PMN增高(〉10×10^9/L和〉0.80)病情重,出血量与梗塞面积大,病死率高,因此,外周血WBC和PMN增高在ACVD中为一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